1996年秋天,一個朋友因為調職到了金門,
冬天的時候,他問我:
「想不想到金門來看看啊?」
我懷著期待的心情搭上飛機前往從來不曾去到過的這個小島。
一下機,冷冽的冬風劈頭吹了過來,
起碼比高雄低攝氏十度的氣溫讓我馬上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衣服有多麼單薄!
我的朋友穿著一件軍大衣一樣的外套笑笑的站在出境門外面,
看見我瑟縮的樣子他沒說什麼,
只是後來幾天我都得借用他那件又長又大的外套才過得了這個金門假期。
初次到金門,我的眼珠子都來不及轉:
花嘴鴨搖搖擺擺大大方方就在馬路上散步,
喜鵲在天空來來去去數量多得令我吃驚,
如同小型喜鵲的鵲鴝一聲聲鳴叫向吹著長長的哨音,
還有海邊陣陣起落的燕鷗、水裡悠遊的雁鴨、
酒糟海灣裡隨著湧浪一波波來去的赤頸鴨,
朋友又帶我到北山附近的海邊,
海邊有一片木麻黃林,他指著樹上白白的痕跡說:
「你看!金門會下雪,那是積雪。」
我愣愣的想著金門的緯度是多少?金門下雪的報導我見過嗎?
突然朋友忍不住笑意告訴我實情,
我才知道,原來那像積雪的東西竟是大批鸕鶿留下來的排遺!
每年冬天鸕鶿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金門渡冬,
在這段時間,他們白天往外海覓食,
傍晚的時候就會回來北山附近的海邊樹林夜棲,
群聚的鸕鶿日日累積下來的排遺竟然成灘成片,
遠遠看去,被染白的木麻黃林就像是雪白的積雪了。
就是從那一年開始,
我拎著收音器材和我的紙筆,
開始來來回回在金門紀錄起野外的聲音和變化,
而那時我可不知道我會持續十幾年。
在金門的紀錄後來慢慢變成了文字,
變成了有聲書,變成了節目,
我在金門的時間愈多,累積的紀錄愈多,投入的感情也愈多。
2006年,金門唯一的一所大學開起了唯一的一所研究所,
閩南文化的內容吸引離開學校已經30年的我前往投考,竟然真的錄取了!
於是在紀錄書寫之外,我又展開了在金門的另一種生活。
兩年的研究所研讀中,我細細的看了許多金門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的研究,
海島金門曾經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移民潮中展開新發展,
海洋史、移民史、東南亞史裡面,都看得到金門的歷史,
戰地的金門並不起始於國民政府軍來到的1949年,
而是在更早以前的清初的鄭成功,
並且在更早以前的明朝,金門已經是海盜出沒,
必須築城架牆來抵禦倭寇的地方了。
1937年起金門被日本佔據八年之久,
然而如此艱辛的一段日子卻竟然鮮為外界所知,
人們所知的軍管金門適從1949年開始,直到1992年為止,
軍管的生活嚴格而封閉,
金門人失去了部份自由,卻也因此保有了更完整的傳統。
從2000年開始,
我將我所看見的金門,我所知道的金門陸續化為節目播出,
2005年到2006年,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式委託我常態性的製作廣播節目,
從此我必須前往金門,並且,在金門找到了一個落腳的地方。
2007年和2008年委託中斷,
但在研讀功課之外,
我仍然繼續把大家熟悉又陌生的金門繼續以廣播節目的方式呈現給聽眾,
直到2008年-----------。
也在這四年之間,我將這些用感情灌溉,
用認真完成的節目參加廣播金鐘獎競賽,
結果有了七項入圍,兩次獲獎的成績。
2009年春天,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再度委託我製作金門的廣播節目,
經過這樣多年的經營,也許我應該駕輕就熟了?
技術上應該是的,但態度上卻更加謹慎了,
因為當我愈認識金門,我就覺得有更深的使命感,
而要將這樣深刻的感覺如何變成易聽易懂易了解有共鳴的節目,
卻是需要更多智慧的。
2009年春天開始的「城鄉記事」節目,就這樣要展開了;
謝謝所有聽眾的支持,也謝謝所有朋友的幫助,
但願這一年的節目讓我們更清晰的看見金門,
也讓我們面對金門的時候能有更好的建議和相處的態度。
謝謝大家!也請大家給我鼓勵和支持,這是我繼續努力下去的最大力量了!
附記:「城鄉記事」節目收聽頻率FM 94.3, 高雄廣播電台,
每週日中午12點30分到13點整,
電台網址www.kbs.gov.tw,
我的部落格mypaper.pchome.com.tw/news/lico和電台有連結,
可以上網即時收聽,如果錯過節目播出時間也可已經有「重溫節目」來收聽,
請大家多多指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