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開地圖,你可以立刻指出金門的位置嗎?

如果我們說:「金門位於台灣西邊的台灣海峽」,

不如說:「金門位在福建省九龍江口」來得更恰當。

面積僅有一萬四千多平方公里的金門,

在精神意義和行政範圍上都歸屬於在台灣的中華民國,

但如果論地方習俗、物種相似度,則更接近大陸的福建省。

由於地理和軍事環境的關係,金門曾經有過幾十年的封閉管制政策,

這使金門的生活曾經備受約束,

但也使金門保留了更多更完整的自然和居住環境以及風俗習慣,甚至是金門口音;

因此,走在金門,許多人會感覺到一股不同於台灣本島的氣氛,

聽金門人說話,也會有回到傳統的感覺,

尤其當你聽見金門的小朋友口吐傳統同安口音,心裡出現的幾乎是一種感動了。

 

許多人都知道金門有三大名產:菜刀、貢糖、高梁酒,

許多人到金門都知道要買這三大名產,

但卻少有人探究名產背後的人文意義。

貢糖帶著歷史的意義,高梁酒帶著戰地和生活的痕跡,

而菜刀更是數十年來戰地生活的產物。

 

五十年前的八月二十三日傍晚,就在大家晚餐過後的休閒時光,

一枚砲彈掠空而來,轟然一聲揭開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戰爭,

此後四十天內,大小金門一共落彈約五十萬發,

平均每一平方公里有三百多發砲彈著地,

直到當年中秋節後,共軍改以單打雙停的作法繼續恐嚇,

這樣的狀態一直延續到1979年中共和美國建交才停止。

長長的二十一年,金門民眾的生活與砲彈常相左右,

漸漸的,他們由驚惶變成日常,利用此番遭遇,

竟創出另一種別具意義的名產-用砲彈殼製成的金門鋼刀。

 

然而曾經的艱苦當然無法抹滅,

水頭一位老先生告訴我:當年砲彈打下來的時候正中老宅的屋頂,

一個大洞下的堂屋裡,剛剛還坐著家裡的兒子,

就差那麼一下,兒子命大剛好走出去。

髮髻上別著一朵潔白玉蘭的老太太想起那段日子,

連連說:「真是艱苦啊!」

苦難的日子裡沒有米,天天只能把麥子磨成粉再調成糊充飢,

孩子端著飯碗眼淚直直落,哭著說:

「天天吃麥糊,我就是不敢吃這個糊,按怎天天給我吃這個?」

孩子端著飯碗哭,媽媽背著孩子擦眼淚,不吃麥糊吃什麼?

好不容易等番薯收成了,也有了點兒米,

不捨得把米全拿來煮飯,就先把蕃薯擦成蕃薯籤,

又拿點兒米熬成粥,再拿米湯煮番薯籤,將就著有飯有湯也有粥,

這樣頂過不掉淚的一餐又一餐,老太太說著當年的辛苦,

長長嘆了一口氣,說:「那時候的艱苦,你不知啦!」

倒是六十年次的壯丁,單打雙停的年代還是個半大的孩子,

只記得到了單打的日子大人早早就做好了晚飯吩咐孩子們早早吃完進防空洞,

不記得幾點開打,只記得左鄰右舍遠親近戚大家像開同樂會一樣聚在洞裡談天說地,

小朋友窩在裡面豎著耳朵只等著砲停解散可以出洞,

砲火一停就往剛才聽著的方向奔,

先找到彈殼砲片的當然明兒個就可以賣到較多的零用錢,

砲彈對孩子們來說竟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而這些呼嘯著飛來的鋼材,就成了鋼刀的材料,

成了名傳千里鋒利不捲刃的金門菜刀。

 

菜刀的背後,是這樣一段長長的艱苦,是柔韌面對生活的態度,

又有多少買菜刀的人曾經這樣去體會?

旅行的人們,若非有心,

又怎能在浮光掠影、走馬看花之間明白歷史課本三言兩語的後面曾經有過如何的忍耐?

 

有人說:旅行的目的固然重要,過程卻更加珍貴;

慢活的美好就在於能夠細細的體會,

走在金門,若你知道金門的文化,

那麼古厝老街洋樓和碉堡都會更有它的味道和感覺。

在水頭,滿眼漂亮的洋樓和精緻的古厝,

曾經有一位老太太指著現在成為民宿的一棟漂亮古厝告訴我:

「這間厝有三百多年了,我的阿嬤告訴我的時候就說有三百多年了,

這古厝裡以前可以住得下幾家人,

在那間厝裡,我從囡仔一直住到做阿嬤,

從好好的房子住到瓦片掉下來,

住到民國八十幾年國家公園要幫我們修房子我才搬出來,

這間厝,光是蓋房子就蓋了三十幾年,多美的一棟房子啊!你看!」

在歸橋建成的金水國小裡,

遊客來來往往參觀著這個許多水頭人曾經留下記憶的方正小學堂,

已經成為僑鄉展示館的小學堂裡,仍舊留著兩間教室,

讓有心的遊客坐在裡面想像當年出洋歸來的人們,

懷著怎樣一顆新拉拔著家鄉的故人,

國家公園的解說員總這樣告訴遊客:

「這是到南洋回來的金門來蓋的學校,

出洋的金門人把妻小留在家鄉去奮鬥,省吃儉用把錢托人帶回家,

僑匯就成為家人的希望。」

水頭的小巷子裡,賣力的導遊也指引著遊客:

「看!這是我們金門水頭漂亮的房子,

這些葡萄牙式、西班牙式、英國式、新加坡式的房子多漂亮!

你看上面有天使做裝飾,上面有國旗,

前面是外國樣子,裡面卻是中國樣子。

你看每一棟洋樓都嵌著一個裝飾的時鐘,時鐘的指針永遠是十二點四十分,

這是我們勤勞的金門人告誡子孫,永遠要比別人多做一點,

永遠要比別人晚十分鐘休息,這樣才會成功。」

 

這些年,自助旅行的背包課多了起來,

就算是團體出遊,聽解說的意願也比以前高得多,

不管是自己看書或是參加團體導覽,解說都成為旅遊重要的一環;

在國家公園,解說也成為和民眾溝通的媒介,

在面對愈來愈多的遊客需求,

各國家公園無不傾力培植解說人員和志工,以補足略顯不足的解說編制。

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的金門,除了長期和台灣因為地理和軍事環境造成隔閡,

在地的小朋友也越來越難有機會深度看見金門,

金門國家公園針對當地還在唸小學的小朋友規劃出長期活動,

一方面讓小朋友認識國家公園,

一方面也藉由不同的角度讓孩子們看見自己家鄉的珍貴和美麗。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客黃子娟課長告訴我:

「國家公園這幾年來邀請全縣十九所國小四年級學生參加活動,

由學校指定出發日期,由國家公園解說員帶領,

每一次帶領幾個班級,每個月輪流由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參加,

每個月都有不同的參加學校,

也經常隨著季節更換不同的遊程和內容,

因為每個四年級的小朋友都必須參加,

所以也讓弱勢家庭的孩子有均等的參與機會。」

 

長期經營下來,

國家公園發現孩子們除了自然資源之外,對人文也很有興趣,活動因此有了衍生,

從民國九十六年開始,

國家公園又展開了以國小四年級以上為對象的「小小解說員」的培訓,

這些小小解說員受完應有的訓練之後就到乳山遊客中心值勤,

出乎意料的是:

他們的熱情竟不止於一時,許多小朋友一年幾年都自願來排班值勤,

直到升上了國中也還保持著這樣的熱誠,

許多到金門來旅行的遊客因為他們對金門有了新印象,

許多小朋友更因這樣的機會得以對自己的家鄉愛得更深刻。

 

因為要居家舒適,所以我們總是細心打理,用心維護;

因為看見自家的美好和珍貴,所以我們就懂得費心去保存。

文化之美是金門的驕傲,文化的留存要藉的是眾人之手;

在時代的巨輪中,許多文化會融合,習慣會改變,

但願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永遠可以明白最該珍惜的是什麼。

 

當鵲鴝在金門的春天裡高聲歡唱的時候,

到金門旅行的朋友請豎耳傾聽,

也許你會聽見金門獨有的婉轉和清亮。

 

歡迎您到金門!

 

~ 改寫字 2009年3月22日 「城鄉記事」節目~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旅遊最前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co45 的頭像
    lico45

    lico45

    lico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