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船型堡 對於戰爭,我一向在書裡體會和理解,即使我的父母親當年是因為戰爭而離開家鄉。 十多年前開始來往於台灣金門之間,但初初吸引我的是金門不經人為干擾的荒野大地和野鳥野花,對那些處處可見的碉堡、軌條砦等等工事,還是只像重溫了曾經讀過的書一樣,書是書,我是我。直到幾年前開始讀起金門文化歷史人文的書,開始做起口述歷史,開始傾聽老人家們的故事,我才慢慢走進金門,真正看見那些金門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金門人的,有些是曾經來到金門的人的,有些,是在金門遇到生命中的重要情節的。今年春天,我陸續跟大約三十位老兵見了面,聊了天。所謂「兵」,是只當年曾經在金門服過役做過軍人的,所謂「老」,是他們如今至少都在中年以上,少則近六十,多則超過八十。在這些老兵中,有幾位曾經親身經驗了八二三砲戰,他們有包括來自大陸北方和台灣本島的兵或官,追憶起戰役發生的那一天,半個多世紀前了,他們卻不約而同連砲擊的時間都記得清楚。 王爺爺是山東人,18歲就入伍了,從東北、華北一路往南,參加過桃花島、舟山群島等地的大小戰役,民國45年到金門,民國49年到了台灣,然後又到過東引、烏坵、東沙等等小島。八二三砲戰發生的時候,他正駐防在小金門的龜山。 黃爺爺是台灣人,民國47年被徵召入伍,充員兵,四月搭船到金門,五月隨即到了小金門。 那天,民國47年八月二十三號傍晚,王爺爺剛剛從龜山上下來。那是吃過晚飯的時間,有的人在休息聊天,有的人在井邊洗澡,鬧得開了,還互相潑起水來,營區裡看來有難得的輕鬆時刻,大家都的心情和行動都是最放鬆的時候。突然,砲聲響了。戰地裡的砲聲天天都有,久了,大家也都當和往常一樣,一會兒就過了,可是那一天的砲聲不一樣。砲就是砲,怎麼不一樣?黃爺爺告訴我:當然不一樣!不同的砲有不同的聲音,有些砲發射過來方向清楚,一路咻咻叫;有些砲行蹤撲朔,先咻一聲,然後無聲,等再有聲音的時候就是落地的「磅!」一聲了。再說,有的砲走直的,有的砲好像會轉彎,新兵不知道,戰場上待聽久了就知道厲害,那天傍晚響起來的砲聲就是這樣令人緊張。王爺爺聽到砲聲從四方來,連忙翻進壕溝,只聽四周砲聲轟隆連續不斷,他緊摀著腦袋不能動彈。 不知過了多久砲聲終於歇了下來,連長集合起弟兄,一點名,才一下子就少了十二個。 砲擊發生的時候黃爺爺剛好在龜山上,砲聲響起的時候他嚇了一大跳,聽聲音,這次的砲擊和往日大不相同。第一波的砲先往平地打,山上沒有落彈,他和另一位同僚連滾帶爬翻進通訊線溝,在砲火中衝往營長的碉堡,千驚萬險中平安到達。預料著第二波的砲轟馬上又會再來,敵人可能會搶灘登陸,大家立即整起裝備,當天晚上,一人發了八十發子彈,兩枚手榴彈,抱著槍,全副武裝,枕戈待旦。 七十二歲的林爺爺當時是高砲部隊的預官,駐防的地方在面對著料羅灣的高地,天氣好的時候他經常從小丘上看著海岸,想家。那是到金門不久的一個傍晚,同樣是吃飽了晚餐大家在井邊洗澡的輕鬆時刻,突然砲聲響了!林爺爺初到金門,先以為是和往日一樣,對方在砲射恐嚇,可是,有點兒不對啊!砲怎麼好像都往平民很多的山外那裡打過去呢?而且,好像數量還不少呢!林爺爺還猶豫著,旁邊的老兵卻少有的露出緊張的神色,來不及拿東西,他們立刻就地掩蔽,沒忘了大聲喊叫小兄弟快躲!林爺爺這下才知道慌張,趕緊找到掩蔽躲著炸彈。砲聲隆隆隆的好像停不了,矇著頭,林爺爺聽那落彈的聲音好像是整桶的豆子往外倒,又好像是整畚箕的沙子往外潑一樣,多到沒有一點間隙,更別說可以探探頭看看外面。 不知過了多久砲聲終於歇下來了,大家從各種掩體後方奔向自己的碉堡營舍報到,集合整裝。那天晚上,防著敵人摸上岸來,所有的人都夜不閉目。等著。聽著一波波的砲擊。從那天起,往後四十四天,150平方公里的金門一共有四十四萬發砲彈落地。小島隔絕在海洋中,所有的物資都靠運補,林爺爺居高臨下看著料羅灣,也看著那些運補的生死任務-潮漲了,船來了;船來了,砲彈就射來了,密密的砲彈射向海灣,把運補的船隻打翻,炸沉。一波波的士兵在砲彈的空隙中閃躲,在潮水的漲退中搶時間,海水被砲彈轟得炸起一波波巨大的水花,士兵在水花、炸彈和沙土泥水中用生命換物資。林爺爺看得熱淚盈眶,他告訴我:在他心裡,這才是真正的「搶灘」!-搶時間、搶潮水、搶物資、搶生命。他說:永遠也忘不了。 古厝的燈光矇矓,門外雨聲淅瀝,老兵們款款述說的是那一頁歷史裡的幾行字:「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中國大陸稱金門砲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但,他們也述說了那幾行字裏埋藏的,許多震撼和感傷。 金門的故事,說不完;戰爭的心情,唉!不想再去想。
- Jun 03 Thu 2010 22:30
關於戰爭-金門故事之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