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在金門的日子 (62)
- Oct 13 Fri 2006 15:21
95金門傳統古厝及生態之旅活動開始報名
主旨: 95金門傳統古厝及生態之旅活動開始報名 發布時間: 2006/9/25 | 發布人: 解說課 | 發布單位: 解說教育課 為讓台灣民眾深度體會金門旅遊特色, 金管處本年度再次推出「金門傳統古厝及生態之旅」活動, 本活動自11月10日至12月25日間,利用每星期五出團,共推出7梯次10團次, 時間分別為11月10-12日;11月17-19日;11月24-26;12月1-3日; 12月8-10日;12月15-17日。 除第3、5、7梯次台北2團,餘每梯次台北1團,每團限30人參加, 預計最高約可容納300名民眾參加,機會有限,請有興趣的民眾及早報名參加。 為了能夠讓民眾真正體會本旅遊活動的精華, 並且為業者提供一示範性的遊程, 本年度金管處特於再次推出自行主辦的三天二夜深度體驗之旅活動。 本活動不僅將帶領民眾欣賞金門冬候鳥鸕鶿的特色, 深度體驗金門自然、人文各項資源的風光, 品嚐金門傳統宴席燕菜、刈包、螃蟹的美味, 更安排住宿國家公園古厝民宿,讓民眾親自體會閩南建築的風情, 真正深度之旅的感受金門在各個方面的特色。 當然好康的贈品不能少,參加者每人可獲帽子、環保袋、旅遊護照等3項贈品。 本項旅遊推廣活動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12月11日止, 民眾可利用email、傳真或電話等三途徑參加本旅遊活動。 利用email者可透過金門國家公園網站(www.kmnp.gov.tw)進入報名系統, 將報名資料填寫完畢後email至本活動專屬信箱: cormorant@mail.kmnp.gov.tw(亦可來mail索求報名資料); 利用傳真者將報名資料傳真至082-313184專線; 或者以電話直接係向服務人員報名:電話082-313189解說課孫麗婷小姐, 活動名額有限,有興趣參加者請即早踴躍報名。
- Jun 08 Thu 2006 17:18
夏天,報到了]
夏天必然已一腳踏入門內,否則不會這樣熱烘烘。 然而金門,似乎還捨不得放手讓春天離去。 先是濃霧不斷,春天宣告離別的消息, 但金門不肯放手,叫北風快快回來,把溫度下降,把濃霧吹走, 夏天說:「時候到了,是我的舞台。」 於是吩咐南風吹得強勁,把海上的霧吹得更快來籠罩金門, 金門就在兩股勢力之中,時而暖和,時而回冷, 直到一股更大的低氣壓從南方吹進,原來是颱風也兼程趕到了。 五月颱風過後,又到金門。 盤桓在金門的那幾日,悶熱難當,暑氣蒸騰。 才剛剛下過幾天大雨,金門的水池、湖泊、野溪、水溝,全漲滿了水, 汪汪的水面漾著浮萍,小小的白腹秧雞跟著謹慎的媽媽在草叢間進進出出, 燕子飛得好低,總險險的差點撞上車子, 潮濕的空氣中,聞得到草木生長的青綠味道, 這樣的濕潤是萬物生長的最好環境, 可是悶得人滿頭大汗,衣衫漉漉, 初霽中,陽光穿透雲層,懵懵的灑下來,時隱時現, 我在陽光下揮汗,在濕熱的弄堂和林間穿梭, 只聽見鵲鴝還在高歌、八哥依然聒噪, 四聲杜鵑和噪鵑偶爾有幾聲高低呼喚,喜鵲也收斂許多, 想必,也躲陽光去了。 好不容易熬到黃昏,終於有陣陣清風徐來, 白天的悶熱漸漸消失,吹來的風竟還有絲絲涼意, 我在古厝天井小坐,抬頭仰望一方夜空,幾顆星子在閃閃眨眼, 隨著夜風,我彷彿聞到淡淡的玉蘭花香。 瀄髮沐浴,就寢前,將小窗輕啟,窗外月光皎潔,還帶著幽香。 天大亮!大門咿呀一開,風陣陣迎面撲來, 吹進前廳,穿堂而過,掃進後廂房, 我已整好行囊,打算搭乘中午的飛機回台灣, 看今日天青雲高,沒有濃霧作梗,想來飛機起降應該正常, 這個時節,總是考量著天氣狀況,琢磨著飛機是否正常來去。 心裡正盤算著行程,電話忽然響起, 原來搭乘早班飛機的朋友來電告知: 「今早側風太大,飛機無法降落,已經取消兩個航班了。」 嘩!除了濃霧,我竟忽略了還有側風的威脅。 候機室鬧哄哄,忙亂之間,已經完全沒有來旅行的優閒了, 不穩定的季節就有不能掌握的因素, 不正常已成為正常,用不變應萬變,成為金門人面對意外的態度, 反觀外鄉人因為這樣意外的插播而顯得手忙腳亂, 想來,平日看手錶照月份一成不變過日子的人,總較難經得起折騰。 幾個小時以後,風漸漸停了, 中午的班機正常起降,我得以順利成行, 走在停機坪上,已感覺不到早晨那股迎面的風, 風停了,小島有恢復昨日的悶熱,這天氣可變得真快! 三天之內,從大雨,而大熱,而大風。 春天,你真的揮手走遠了, 夏天的下馬威,可把我們整到了啊!
- May 27 Sat 2006 18:50
"鐵騎環島、自在行腳"
金門,這個令人好奇的島嶼,有花香鳥語,也有人文古蹟, 除了大金門,還有小金門, 小金門屬烈嶼鄉,暢遊大金門之外,你可忘了小金門? 相較於大金門,小金門更有原始之美, 在軍管時期,為了軍事需要,小金門修築有環島車撤道, 2005年,金管處斥資鳩工修築了這條車撤道成為環島自行車道, 這條自行車道以原有的車轍道(又稱濱海大道)為基礎改善而成。 車轍道原為戰備道路,寬約六公尺, 舖面為兩道水泥路,中間夾以碎石,環繞小金門全島, 由於小金門具有豐富的海岸地質景觀與海岸生態, 因此金管處希望藉此一環島自行車道的完成, 導入適當的解說設施,結合軍方移撥的軍事 ,加以修葺整頓, 對遊客來說,是一種別具風格的生態旅遊模式。 另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持續提供自行車出借的服務, 以使跨海而來的遊客方便進行一趟烈嶼生態之旅。 並配合解說導覽摺頁的製作,讓前往自助旅遊的人, 輕易可以依允許時間來安排行程。
- Apr 03 Mon 2006 21:36
發現夜鷹,認識夜鷺
晚上,在安靜的社區步行, 聽到從山腳那邊傳來的夜鷹的叫聲, 夜鷹總在天黑以後活動, 它會繞著圈子,一圈圈飛行, 一邊扯著它的嗓子, 呼喚, 它的聲音有點尖銳,又帶點哨音的感覺, 好像用力抖動鐵皮的聲音; 它可以傳得很遠, 一聲聲, 在漆黑的夜空中傳向四方, 也因為它不停兜轉著圈子, 那聲音忽而在東,忽而在西, 有時遠在山腳,有時有在咫呎之遙, 或者就在頭頂上方。 初次聽到夜鷹的聲音,是在高雄大社觀音山山腰的一處凹谷, 天都黑了,是什麼東西不停的叫? 是因為經過山谷的回音嗎? 這聲音好像不時在移動方向; 還是因為這是某種特殊的蟲或蛙,群體在天黑之後大鳴大唱, 所以才會覺得這聲音不打一處來? 我定下腳步聽了又聽,不能確定, 就這樣從天黑到夜深,又一路從山腰下山, 離開那山坳越遠,聲音越小, 山下就完全聽不見了, 原來,那東西住在山腰。 去年秋天,彷彿在社區聽到, 遠遠在山腳那一邊, 然後是今年春天, 那聲音又在我社區附近響起, 側耳仔細聆聽: 是在山腳那一邊盤旋, 偶爾掠過社區上空,很快又回到山腳; 那山,雖不高,但綠林茂密, 又聽那聲音像是四處飛轉的樣子, 我想:應該是某種飛鳥的聲音吧! 又是幾天過去,這聲音仍然出現, 總是在天黑以後到午夜之前, 到底是什麼聲音呢? 那一天,夜風中聽著它的叫聲, 忽然想到:會是夜鷹嗎? 書架上翻到收集到的聲音辨識光碟, 選到夜鷹那一項, 果然,揚聲器裡傳出來的, 就是我聽到的這種聲音。 翻開圖鑑, 夜鷹的解說文字上寫著夜鷹有兩種: 普通夜鷹,和台灣夜鷹, 一種是迷鳥,一種是稀有的留鳥, 顯然都不多見, 而據我這兩、三年的經驗, 它似乎只在春天到夏天出現,它也是夏候鳥嗎? 這兩種夜鷹外型的分別並不大, 頂多是在眼睛上下的白斑, 或是雙翅下、喉頭上的斑點顏色有些不同, 整體外型上大致都是黃、灰褐色, 圖鑑上說它的保護色很好, 通常會在晨昏之時活動, 白天不是在樹上就是趴在地上, 在地上的時候幾乎像一張枯葉! 而且它的巢竟然是築在地上的! 它的棲息環境多半是在低海拔以下的空曠草原、溪流旁邊森林邊緣的地帶, 過去,在台北野柳、台中大坑、屏東楓港、南投水里及名間, 台東大波池、花蓮玉里等地有這兩種鳥發現的紀錄, 至於高雄大社觀音山或者左楠半屏山這一帶, 紀錄上倒是沒有這一筆。 知道了是它, 心裡好像有一種終於識得廬山面目的感覺, 晚上聽見它的叫聲, 心裡有一種知道有朋自遠方來的感覺, 雖然,一直還沒見到它的真面目。 認識夜鷹的經驗,也使我想起認識夜鷺的經驗。 其實很早就知道夜鷺, 在墾丁的時候偶爾也看見夜鷺的身影, 但更有機會認識夜鷺,卻是在金門。 夜鷺屬鷺科, 但並不是一般人對鷺鷥印象中的樣子, 它並不雪白,亞成鳥時,它是黑褐色的, 長成以後,就披上一身漂亮的有光澤的藍色, 但是肚腹又一片雪白, 如果你仔細看, 就會發現它有一對閃亮的紅色眼睛; 夜鷺不是喜歡熱鬧的鳥, 即使一起站在灌叢中,也從不彼此寒喧, 只是靜靜的站著, 有點冷漠,也有點高傲, 不像椋鳥或八哥、麻雀、綠繡眼等等, 聚在一起總是嘰喳叫個不停。 也因為夜鷺是這樣冷淡的動物, 所以認識它多年,從來沒有聽過它的聲音。 那一年在金門, 為了錄製鳥叫的專輯, 起早睡晚很是用功了一段時間, 兩隻耳朵像佈滿了天線,到處分辨不同的鳥鳴, 於是聽到晨昏活動的夜鷺的叫聲。 那是個多霧的春天, 因為濃霧的關係,我又無法回台灣, 帶著器材,我又來到那方小水池, 下午三點多的天空因為濃霧已經有黃昏的感覺了, 安靜的金門因為濃霧顯得更安靜, 四下靜悄悄的只有夜鷺在飛行的時候叫著的聲音, 粗啞而單調的聲音, 一聲聲在盤旋的飛行中從不同的方向傳過來, 一方池水, 低空貼水的是燕子,啄食水面上的小蟲, 燕子的上方就是盤旋不停的夜鷺, 我架好了麥克風,收錄了它們的聲音, 單調、帶點寂寞的感覺,我靜靜的停在水邊, 看著它們飛行、盤旋,直到天色黑了。 那是我最接近夜鷺的一次, 也在那一次的傾聽中, 赫然想起, 多年以前, 這樣的聲音曾經在某些夜裡,隱約聽見, 大約同時聽見的,還有極其低沉的, 稀有的留鳥-黑冠麻鷺嗡嗡嗡的聲音。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裡,常常因為忙碌而忽略, 也因為熟悉,把許多事物視為理所當然, 住在金門的朋友有時卻從來不曾聽過我所描述的鳥唱, 住在我社區的鄰居也有從來不曾注意過社區竟每夜都有稀有的鳥類停駐, 我不禁也自問, 在我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許多被我忽略或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 親人的關切?無缺的生活?熱情的朋友?天賦的長才? 因為習慣,所以忽略, 因為忽略,所以不加珍惜, 我是否因為這樣的盲點,而錯過了許多美好的事物? 窗外夜鷹又在鳴叫, 收錄起來,也請您聽聽, 說不定, 在您窗外,也曾聽過它的呼喚!
- Mar 20 Mon 2006 22:05
冬天的海邊,春天的田野
春天的金門是真正的「乍暖還寒」, 可以暖到只穿單衣,然後隔天立刻又冷到要換上棉襖還要戴上帽子。 三月,我從溫暖南台灣出發的時候, 穿了些厚重衣服, 走在小港機場的時候看來有些可笑, 但是,在金門尚義機場下機的時候, 這些衣服卻顯得恰恰好了! 寒冷的風一陣陣迎面而來, 確實是在南台灣溫暖的陽光下難以想像的。 一下飛機就往海邊去, 朋友告訴我許多水鳥都躲到這裡避風, 我老遠帶著沉重的器材來,就是來看它們, 也試試看能不能收錄幾種還沒收到的野鳥鳴叫。 海邊更加三分寒冷, 潮水正上漲著,輕輕拍打著泥灘, 傳來一聲聲低沉溫柔的潮聲; 春天的海藻長得很多,四處鋪陳, 不遠處有一個廢棄的竹排上,海藻正在往上披掛, 在蕭瑟冰冷的東北風中,只有這些綠綠的海藻有些春的訊息。 我拉下了車窗、豎直了衣領又壓低了帽子, 望遠鏡中我看見彷彿安靜的海邊其實熱鬧的很: 左方的綠洲上,有四、五十隻黑白相間的礪鴴和更多的杓鷸擠在一起; 中間後方,百來隻紅嘴鷗和小燕鷗在海面浮游; 右後方,一支支原是反登陸裝置的軌條砦, 每一支上面都站著一隻中杓鷸或大杓鷸; 右方,這一片綠洲似乎是中央隆起, 上面是誰倒了滿滿的牡蠣殼? 即使只有輕輕的陽光也映得閃閃發亮! 且慢!牡蠣殼會動?!再仔細一看, 啊!原來會動的牡蠣殼是濱鷸! 不止是我所看見的這些, 還有些從背著我的那個小坡面不停的走上坡頂! 是黑腹濱鷸呢! 它們背上發亮的灰白色羽毛在陽光下是這樣亮麗, 數量又如此龐大, 這樣密集的擠在綠洲上, 難怪我會一時眼花以為是牡蠣殼。 潮水不停上漲, 水鳥們隨著潮水漸漸往小海灣內移動, 散落在海灣裡大大小小的綠洲,在潮水上漲中漸漸被淹沒, 站在上面的水鳥就從較低較遠的跳到較高較靠岸的綠洲, 而當上漲的潮水在淹過的一剎那,那些綠洲上的水鳥就會群起飛翔; 有時,它們好像不願放棄原來落腳的小綠洲, 所以當一波潮水退去時, 飛翔的它們就又飛回原來的綠洲, 但下一波潮水很快又再掩來, 它們只好再次飛起,再落下,再飛起, 總要重複幾次才甘願離開,前往另一個綠洲落腳。 不知道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使它們有這樣的默契? 群起飛翔的它們似乎總有一個領導者, 它們跟著領導者飛起, 一起在海面上飛翔、一起轉彎、一起落下, 有時它們在等待潮水的時候必須要多繞幾個彎,多盤旋幾回, 於是海面上就會看見一張翻飛的白色魔毯, 或是天空下有一朵快速移動的雲朵, 時而向東、忽而向西, 在天空下海面上不停變化著形狀和方向; 又因為它們的背腹體色不同, 也或許是因為光向的折射, 當它們轉換方向的時候, 那一張翻飛的魔毯,或是那躲快速游移的雲朵, 就不停的變換著顏色: 白的、灰的、黑的,飛起、翻轉、落下, 是灰暗的天空下神奇的魔法。 麥克風穿上像毛衣一樣的防風罩也沒法擋住所有的風聲, 我只有認輸鳴金收兵。 離開海邊的時候涕泗橫流,是風吹的: 鼻頭通紅,臉頰乾燥,手腳冰冷、僵硬。 下午的時候似乎稍微回暖, 驅車四下探訪, 打開車窗才知道被輕灑的陽光騙了, 灌進來的風依然又大又冷, 苦楝樹離開花的時候還早得很, 田野間仍然是冬天的休眠狀態, 只有休耕的田間,有春天的光彩亮眼。 是油菜花開得驚人,欣欣向榮。 三月的金門高梁田還沒休息夠, 幾年前開始種油菜花做綠肥的田野, 總是會在這個時候盛開, 猶記得一個多月前曾經在中蘭村路邊巧遇一對散步的老夫妻, 我問他們那時田裡正在長的是什麼? 老太太告訴我,那是小麥, 我問這小麥什麼時候可以收成? 她皺皺的臉上漾著慈和笑容,慢慢的說: 「得要看咁有落雨,若是有落,落得有夠,得會凍收成。」 「那若是無咧?」 「那就沒法度啦!得要看天啦!」 事隔一個多月, 油菜花田如此燦爛, 想來是油菜籽種下之後雨水好, 開花的時候才這樣茂盛美麗! 朋友說:今年的油菜花田確實比往年更繁茂, 是幾年來最美的一次呢! 明黃色的花田一畦連過一畦, 從跟前一路連綿到遠遠的地平線, 最後消失在一列木麻黃樹下, 花田中,古老的牛舍、慢慢嚼動牧草的黃牛, 就像一幅畫, 我頂著風走進田間, 站著、蹲著、趴著,拍了一張又一張相片, 台灣本島這幾年流行的向日葵、波斯菊花田取代了往年的油菜花田, 油菜花田則越過台灣海峽到了金門, 不管在台灣本島或在金門離島,都有了美麗的景色, 休耕的時候有這一片燦爛花毯, 花謝以後又有一田天然的肥料, 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大地在休的時候換上彩衣, 又在孕育的時候充滿生機, 這是誰想的這些好主意? 三月的金門, 有冬天的海邊,卻有春天的田野, 三月的金門,生機無限。
- Feb 04 Sat 2006 22:17
新年到
農曆年,才是中國人真正的新年, 日子還沒到, 不但家家戶戶都會忙著準備年貨過新年, 每個人心裡也都有意無意的等著新年來到, 街上熙來攘往的人車, 明明就和平常的忙碌一個樣, 但是說不上為什麼, 總覺得一股不一樣的氣氛隱隱然在流動, 是興奮,也是期待, 匆忙的腳步中,急促的話語, 彷彿都是因為急著要把舊年做好結束, 因為新年就等在門外。 記得小時候過新年, 除了壓歲錢, 心裡最期待的其實是過年的時候莊子裡的那股氣氛, 小時候我曾經住在台南的鄉下, 我家的住址很有古典小說的氣氛,叫做「清風莊」, 莊子一共只有幾十戶人家, 誰家的兒女考上了好學校、誰家的媽媽最兇悍、 莊子口年輕的夫妻竟然是從香港來的, 或是誰家的爸爸很摳門兒, 大家都聊如指掌, 別說是誰家出門總是把鑰匙交給隔壁處理, 有時候連家裡的雞鴨貓狗都還得隔壁媽媽每年餵食呢! 我是在這樣的莊子裡度過我的童年的,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 過年放鞭炮、元宵提燈籠、中秋吃月餅, 除了莊子裡的爸爸們很願意在這個時候花錢在院子裡大放鞭炮, 也一定都會有一個某家的大哥哥或大姐姐 事先說好了要帶我們這些小蘿蔔頭到哪裡集合遊戲開晚會等等, 過年過節,太好玩了, 連大人都默許我們跟著大家可以玩到比較遠、比較晚才回家。 然後離開了那個莊子, 接著住在繁榮而進步的大都市, 過年過節一樣有鞭炮、燈籠和遊樂節目, 但是不是由我們親身參與: 因為鄰居怕吵,大家鞭炮就放一點點, 提燈籠、賞月亮等等,都在電視畫面上完成, 年節的歡樂氣氛,得到大街上找, 除了逛街、看電視,曾有的過年樂趣不見了。 直到幾年前,我開始到金門做持續性的採訪和田野調查。 和金門初見面就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熟悉的是好像回到了童年居住的環境和氣氛, 陌生的是相隔幾十年, 它彷彿是從夢中走出來的, 古厝自然是懷舊的明顯原因, 但是村子裡相處的感覺、年節時出現的熱絡和隱隱然浮動的期待, 更是讓我重新感受到了曾有的心情, 沒有想到,經過了這樣長久的時間, 我以為已經消失的感覺,它還在。 於是,那一天, 在春天朦朧的霧氣中, 在水鳥悠長的鳴叫聲中, 我依然聽見了遠遠的村莊傳來的陣陣鞭炮聲, 高感度的麥克風原來希望收錄到純淨的水鳥之聲, 持續出現的鞭炮原來應該是個干擾, 但在那時,我卻沒有將麥克風關掉, 我讓那遙遠而清晰的鞭炮,應和著海邊的水鳥吟唱, 隨同我的記憶和印象, 將它們銘刻在磁帶上,和我心裡。 有一年,元宵節, 早先已經知道富有洋樓之美的水頭村將有元宵晚會, 所以一到黃昏就到了村子裡的活動中心; 不大的活動中心那時已經有許多婆婆媽媽在忙碌, 搓圓仔的、包禮物的、升火煮食的, 活動中心裡一股暖烘烘的氣息, 直把門外的寒風冷與推得遠遠的, 我上前和婆婆媽媽們話家常, 她們也就像鄰家嬸婆伯母一樣招呼我, 知道我不是村子裡的人,更是殷勤相留, 要我和大家一起吃元宵過節, 那樣的殷勤,你知道絕不是客套, 是真心邀請。 隨著天色越晚, 我看見聚集的人們越來越多, 就像小時候一樣,大家穿著新衣帶著喜氣, 即使只是從家裡來到村裡的活動中心, 那感覺,就像姊妹相邀一請走春訪有一樣, 興奮和愉快的感覺, 從還沒走進門內傳來的笑語中就感覺得到; 那感覺,就像小時候, 穿著新衣新鞋,依約來到某個大哥哥或大姐姐家, 準備開始玩大富翁或提燈遊行一樣的興奮和快樂。 時光荏苒,飛越無痕, 舊有的童年記憶為何珍貴? 因為它消失不復返, 然而如果他又在眼前出現, 就更教步入中年的我們感動, 金門於我而言是新的經驗,更是舊的回味, 新年又到,人在繁華都市, 思緒卻已到金門,或說是回到童年, 這樣的心情讓忙碌的我有了悠悠的心思, 讓我忙碌的腳步稍稍減緩, 也讓我忙碌的心情漸漸平緩, 使我可以不被忙碌矇蔽, 而知道自己的內心,真正的想望。 新年到,賀新年, 祝大家日日平安, 也願年年相見,不相忘。
- Jan 25 Wed 2006 20:37
電話不到的地方
搭上飛機,我等待落地的時候。 飛機落地前搖晃得很厲害, 應該是風大的關係吧! 常常坐飛機,我早已習慣飛機起落時候的震動, 尤其是飛離島的小飛機,顛簸的厲害, 早已領教了, 可是今天是否風特別大? 落地前的震動和顛簸, 我看見好多人緊緊握住把手、摀住胸口, 我也覺得胃部一陣翻騰, 金門的地理位置離中國大陸較近而離台灣較遠, 與其說是台灣的離島, 不如說他是福建省九龍江口的一個小島, 是這樣一水之隔又不至於太遠的地理位置, 使金門在歷史上一直成為避禍的地點, 最後更成為敵對兩陣的必爭之地, 也是這樣的原因, 金門成為戰事頻仍的地方, 在風雨中飄搖了很長很長了日子, 金門島上的人們, 在這樣的風雨下,曾經何止飄搖? 是用血汗過日子。 風中,飛機落地, 一出機門就覺陽光溫暖, 朋友告訴我今天暖和多了, 昨天還是寒風瑟瑟呢! 鋒面減弱,陽光有機會穿透雲層露臉, 溫暖自然來報到, 好像是迎接我回來, 金門安排了最舒適的天氣。 趁著有陽光,我先拜訪了莒光樓, 莒光樓曾經是大家記憶中民國五、六十年代的代表建築, 那時候的郵票, 不管面額是多少,全部都以莒光樓為唯一票面, 只有用顏色來區別票面的大小額度, 也許是因為當年局勢, 在前線金門的莒光樓和「毋忘在莒」的石碑, 成為大家眼中堅強和剛毅的表徵, 也成為反攻大陸的精神指標, 然而當年何曾料到今天的情勢? 莒光樓距離最熱鬧的金城鎮不遠, 也離別有特色的水頭村很近, 我先拜訪的莒光樓, 再循路前往水頭村, 今晚,我將在此落腳。 水頭村是一個美麗的村子, 水頭是金門島對外的主要門戶, 清末民初的時候, 許多金門人外出南洋或日本等地開拓事業, 進出金門就由水頭乘船, 水頭村因為地利之便, 受到的文化和商業刺激最大, 也成為出洋經商人口最多的一個聚落, 正因為這個原因, 當經商成功的金門人紛紛回鄉蓋樓光宗耀祖的時候, 水頭出現的一棟棟南洋風味的洋樓就成為村落最顯眼的特色, 帶著騎樓迴廊的西式建築, 純白高大的樓房和南洋風味的雕樑畫棟, 在在顯示著這外出奮鬥的水頭人聚下的財富、創下的事業! 而這些南洋樓房有大不同於其他村落的閩式建築, 金門人有句話說「有水頭富,無水頭厝」正是這個意思。 然而,經過歲月, 如果沒有整修,「 得月樓」當年的風華今天也只能剩下殘垣斷壁, 黃氏酉堂的堂皇最後也只能在瓦礫中嗟嘆, 百年歲月在歷史上來說也許只是剎那須臾, 但對人或房舍來說,已經是生生世世, 如果後人又無力出資修復, 再美的華屋美舍都是枉然; 幸好,近年來金門國家公園和縣政府各有規劃, 可以補助原屋重建,也可以委託修復, 再加上用民宿的方式積聚人氣, 古厝,終於重見風華, 又有了第二春。 我住的地方,就在這裡, 正是一棟修復的古厝。 這棟古厝的格式稱之為雙落大厝, 也就是有兩棟大的主屋, 民宿的屋主是個年輕的媽媽, 用心的把古厝佈置起來, 有紅眠床,木床,也有閣樓, 小屋不大, 經過整修倒也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基本要求: 儘管是只能沖澡的小小衛浴, 畢竟還是個套房, 乾淨的被褥枕頭可以睡得香甜, 屋脊瓦簷之間燕去雀來, 嘰嘰喳喳的平添幾許熱鬧, 台階前,綠色的小草沿著牆腳靜靜的長起來, 木門咿呀、門閂起落之間更像是脫離的現代時空, 也把平日的繁忙庸碌隔在世紀之外, 我在門檻之間跨進跨出, 就像自己是個當年的女子。 民宿女主人有個小女兒, 單眼皮上面有齊眉的留海, 及肩的長髮裹著一張小小白白的臉, 個子小小瘦瘦的小女孩很會說話, 我問她: 「你還記不記得我呀?我上次有說故事給你聽啊!」 她重重的點著頭說: 「記得!記得!」 我正高興她記得我,卻聽她接著說: 「你說什麼故事呀?」 哎呀!是不記得故事了? 還是連人也忘記了? 小女孩握著紙筆, 熟練的穿梭在巷弄廣場門廳廂房之間, 一邊回頭說著:「畫圖,畫圖,幫我畫圖。」 我摀著發漲的肚子, 下了飛機口乾舌燥, 吃飯的時候貪喝了一大杯的茶水, 現在已經到了消化的末端, 蹲下身來匆匆畫上兩筆我就跟她求饒: 「美眉,先讓阿姨上廁所,等一下再畫好不好?」 小美眉聽我請求, 很快的收回紙筆,立刻跟我說: 「快點去哦!不然媽媽打屁股!」 哈哈!鐵定是有過慘痛的經驗, 看來,儘管是外人看來多麼悠閒的生活, 柴米油鹽醬醋茶芝麻綠豆大的瑣事, 一樣也逃不掉! 再怎麼詩情畫意古意盎然, 生活畢竟是生活, 苦的樂的酸的甜的辣的五味具陳, 哪一樣也不缺啊! 我住的房間有張紅眠床, 紗帳輕輕掛在銅鉤上, 挽起紗帳的床就是個小小的房間, 多年前陪母親回老家探親, 睡的也是母親半個世紀前睡過的木眠床, 今晚的這個紅眠床沒有母親睡的那張大, 但歲月留下的痕跡和感覺卻是一樣的令人心動, 脫下鞋,放下帳, 我曲起膝坐在帳裡, 想著不知這紅眠床原來的主人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當年,繡閣裡的女子可曾想過, 有一天會有另一個女子來到這裡? 那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嗎? 若她見了我這樣裝扮如男子一樣四處奔走的女子, 會吃驚?還是羨慕? 當年的中國女子, 明明活生生生活著的一個女子, 可說不定是個從來見不了外頭世面, 到不了隔壁村子,我這樣想著。 正入神, 懷中電話突然響起, 匆忙接起,卻聽不見對方聲音, 顯示的電話號碼是熟悉的, 然而我卻一點也聽不見, 急忙下床扱起拖鞋, 一邊看著電話上顯示的訊號, 一邊尋找可以聽得清楚的角落, 這麼一路找去斷斷續續又接又打, 最後竟要推門外出,走到廣場上才能勉強收聽, 水頭這個村子, 雖然是金門對外交通最重要的角落, 卻也是電訊接收最差的區域, 百年前的時代,人要這裡出走已是那麼方便, 但科學發達的現在,僅止是聲音要聯外通話卻是這樣難! 很少有這樣的地方吧! 是這樣矛盾! 站在福建省的九龍江口, 卻算是台灣的離島; 小三通以前,要到目光所及的對岸, 卻偏要往台灣、香港繞行一周才能到達; 是東方大海裡小到不起眼的一個島嶼, 卻在八二三炮戰中成為世界知名的地方; 站在金門,要打電話回台灣, 卻很可能要經由國際漫遊, 從「中國通信」轉到「中華電信」才能接到台灣! 明明是從台灣搭機來到金門, 明明到達金門卻無法隨意前往廈門, 可是為什麼電話到了某些角落, 就自動進入的對岸的電信範圍, 接收了對岸的電信服務了? 那些時候, 站在金門的我, 到底是屬於哪裡啊? 就樣當年回鄉探親的我, 面對親戚,我是台胞, 回到台灣,我是外省第二代, 來往海峽兩岸的我,究竟是誰啊? 在金門各個地點進進出出來來回回, 電信線路也切來喚去變個不停, 我索性關上話機停止國際漫遊, 我弄不清楚了,這「國際」說的是什麼? 我這到底是在國內?還是國外? 是此岸?還是在彼岸? 當別人任意變換的我的身分的時候, 我又該如何定位? 立場尷尬的我?該如何自處才好? 我曾經寫過這麼一篇文章, 我說:恆春半島是個火車不到的地方; 因為, 台灣的西部幹線走到枋寮就轉彎前往東部幹線台東, 恆春半島恰是個火車無法到達的地方; 而現在, 我也要說: 小島金門是個電話不到的地方, 站在現代的時間點, 金門無疑仍有她特有的地位, 然而這蕞薾之島, 卻因為偏遠而通訊不良, 因為通訊不良就和外界有天然隔閡之處, 金門, 會因為這樣的隔閡而阻絕發展? 或是正因為有天然屏障隔絕任意污染, 反而保有了她特有純真之美? 在電話不到的地方, 我因為這樣的思索,而沉默了。
- Jan 14 Sat 2006 23:22
美女
清冷的風拂過湖面更顯冰涼, 明明是下午的時刻,卻像在黃昏的邊緣, 我豎起了衣領在雙鯉溼地的門前等我的朋友, 她說她馬上就到了,我不想她到的時候卻不見我的蹤影。 遊客不多, 因為是冷鋒過境的時候, 尤其站在水邊海岸的時候, 風利得像把刀子刮過, 彷彿還可以聽見臉上的皮膚乾咧咧、在風的刀刃下劈啪啪裂開的聲音。 我在雙鯉溼地自然中心前面晃來晃去, 忽然看見門前朵朵茶花, 粉色的花朵每一朵都有巴掌那麼大, 在台灣看見的茶花雖然也嬌豔,卻不像這裡這般大氣, 那茶花一朵朵毫不吝嗇爭相競艷, 敢情是因為這夠冷的天氣讓茶花也露出真性情? 整排的茶花都看完了,人還沒來, 吃不住這冷風,我不由就往避風的雙鯉廟那裡躲去, 廟前一塊不算小的空地, 幾年前的夏天我在這裡聽過聚藻種子迸開的ㄅㄧ ㄅㄧ ㄅㄛ ㄅㄛ的聲音, 又幾年前曾經在這裡和幾個朋友臨湖吃了頓美麗的早餐, 時光如此匆忙,竟然有過了許多年! 正想著,就已經走進了廟前的小小攤位。 小攤位收著,風中沒有開張, 兒童一樣的筆劃寫著她賣的東西「蚵阿煎 蚵阿麵線、蚵仔嗲、蚵阿湯……..」 紙板上還歪歪斜斜寫著行動電話號碼, 另外有張護貝剪報「金門歷史最久的蚵阿麵線…..陳美女….」 哦!原來麵線上過報,賣麵線的是位美女。 旁邊唯一的小攤傳來了招呼, 小小的攤子賣的顯然對岸漂洋過來的布鞋、短衣和食物, 還也些風獅爺什麼的金門特產, 個子高大的女孩一張方方的大臉, 因為乾燥受風的關係吧!兩頰紅通通的, 一開口,倒不是對岸的口音,是當地人呢! 我仍不死心試探的問: 「你是金門人嗎?金門人很少有你這樣高大的身材啊!」 她沒有心機的回答我: 「我們家的人都長得高大!」 金門的外來人口不少, 尤其這些年,金門廈門兩門相通, 不少大陸姑娘嫁來金門,歸化得快得很呢! 像租車行的那個漂亮安徽媳婦, 來了幾年,生了兩個孩子, 現在還可以幫忙看店、開車到機場接客人, 還可以和客人討價還價,精明得很呢! 女孩問我住在哪裡? 我說:「南山的民宿啊!」 她馬上告訴我: 「啊!我就住在民宿附近, 民宿沒有賣吃的,如果想吃什麼告訴我們,我們會給你煮!」 南山民宿僅此一間,難怪聲名遠播! 女孩說著還從手袋裡掏出名片來, 我接過一看原是用電腦列印的名片, 在古典的金門,從事傳統行業的小攤, 但依然看得見現代生活的痕跡; 單薄的名片上列著小小的字: 「陳美女,南山雙鯉湖傳統食物,蚵阿煎、蚵阿麵線、蚵仔嗲、蚵阿湯……..」 小攤子主人給名片,主動招攬生意, 顯然也很有主動行銷的觀念! 我問:「美女是你嗎?」 原來不是,是眼前這姑娘的媽, 資深美女當年名喚「美女」, 年少的時候,青春的時候, 是否也有美女該有的風光呢? 美女的蚵仔煎不在,我細看小美女的攤位, 對岸的貨品我沒有太大興趣, 攤上擺著的沙炒花生顯然還很新鮮, 你看小美女一分鐘沒有閒著不正在剝花生殼嗎? 這花生看著像是金門自種的花生, 自家加工,自家販售呢! 買過花生,朋友不多久也來了, 拎著幾包花生回到純樸簡單的古厝民宿, 手工縫製的大花被套和匠心獨具的小小擺設, 新開張的民宿雖然仍然一切從簡,但已經看得出心思。 坐在前廳,聽風在飛簷走壁, 關上的大門,風還不甘心在外面敲門碰碰響, 花生又脆又香,咬在嘴裡喀ㄘ喀ㄘ, 朋友問:「哪裡買的花生?」 我說:「鄰居啊!」 一棟門牌一號,一棟五號,那不是鄰居還是什麼? 朋友接過花生試吃,驚訝的說:「很好吃啊!沒想到!」 沒想到的事情很多,包括沒想到的感覺; 寒風中小攤上遞出的電腦列印名片、 可以專賣外送的報上登過的小吃、 名喚美女的阿嬤、 特好吃的沙炒花生, 現代的金門有古典的傳統、現代的生活, 古典和現代之間的相處, 是衝擊?還是融合? 你說呢?
- Jan 08 Sun 2006 20:41
【金門遊後記】:一個朋友的金門遊[圖:夢的先生]
這是一個朋友到金門旅行之後寫下來的感想, 出發前他們詢問了我幾個重點, 並且自己也很認真的做了閱讀等等的功課, 後來,在金門,他們有了這樣的行程和感想........ 【金門遊後記】 若未到過金門,或許會認為它僅是個刻板嚴肅的戰地,大概除了阿兵哥和防空洞之外沒有其他,即使來到金門,如果是走馬看花,也會以為這裡只有古厝和戰爭遺跡,以及無數可供參觀的紀念館,聽很多遊覽過此地的人都有同感,因為這裡並沒有得天獨厚的特殊美景,但是這並沒有減損我們的旅遊興致,就算它沒有國色天香之姿,也總有小家碧玉之美吧!如果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絕對可以發覺它的獨特風情。 我們參加的是〈曾平旅遊團〉,人數不多也不少,男女老少加起來總共十一位,這次旅遊的特色是,行程不必循著固定的觀光景點〈隨興又偏重自然景觀〉,飲食具有地方風味〈吃到可口的蚵仔煎、廣東粥、酒釀湯圓〉,住宿特殊又溫馨〈閩南傳統建築的古厝金馬玉堂〉,領隊更是〈超盡責〉,策劃聯絡一手包,帶隊打雜樣樣來,還讓我們享受到一頓非常豐盛又道地的美味佳餚,不但半分錢也沒有賺,完全免費服務(加註:後來為了退費零錢難算 總共賺了兩百多元),而且大家欠了人情債,她要自己還,這種領隊可說是絕無僅有(加註:已經嗆聲~辭職不幹了 下次換人做做看)。 一行人浩浩蕩蕩,搭乘〈特小號〉的飛機來到此地,親切熱誠的許先生來接機,他在此次行程中,具有多重身份,既是我們住宿的屋主,也是司機兼導遊,將由他帶領展開這趟金門之旅,眼前所見的金門,並沒有砲聲隆隆,也少了煙硝味,雖然反共標語依舊在,〈敵人〉更是近在咫尺,但劍拔弩張的氣氛已蕩然無存,與想像中的〈戰地〉實在相差甚遠,這裡到處一片祥和,鮮明的紅土大地,映著湛藍晴空,延伸到無盡處的柏油路,筆直又寬闊,它的兩旁盡是蒼翠茂密的林木,因此車行其間,好像進了綠色隧道,不但樹木密集鳥類也特多,時常讓人有出其不意的驚喜,各種稀奇古怪的鳥會偶然出現,在田園裡,可以見到悠閒漫步的黃牛,海島四周是未受污染的清澈海水,軟綿細緻的沙金色海岸,還有戲浪覓食的海鳥,乍看之下彷彿是人間樂土,其實這純粹是以外地人的眼光,並帶著浪漫的幻想看金門,上蒼並沒有如此厚待這塊土地,風害和戰亂是此地的噩夢,即使戰爭已休,風害仍在,似乎越是有天災人禍的地方,人們就會有更虔誠的信仰,因此這裡廟宇和宗祠很多,被視為守護神的〈風獅爺〉,也成為此地的代表物之一,凡是販賣藝品的地方,必見祂的神蹤,而且每尊造型表情各不同,祂不只是避邪物,也成了藝術品。 來到金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地的建築,如果整體來看,就會顯得既紊亂又矛盾,新屋與古厝並列,非常突兀的相互為鄰,新造的房屋也是上部仿古下部現代,有些不倫不類,假如單是那些保留下來的聚落,或是維持原本風貌的古厝,卻是非常值得仔細品味,閩南傳統建築,在台灣也看過很多,但是不若金門的多樣化,不論是造型或是建材的使用均是如此,不知是否因為台灣取材比較不容易?這裡趁著地利之便,都是由大陸直接供應,而且至目前為止,還保留得相當完整,即使有烽火連天的戰爭,也曾經被波及到,畢竟沒有被摧毀,仍然到處可以看見有著優雅弧線的〈燕尾式〉屋脊,或是古樸穩重的〈馬背式〉屋脊,它們都同樣以卓絕之姿,昂然向著藍天,而房屋的架構,紅磚和石頭是主要建材,最特別的是堆砌手法,有平鋪式的,有人字型的,也有看起來很具創意的,如此一來,竟組合成各種不同的圖案,頗堪玩味,屋頂或門面都有雕刻、彩繪、泥塑之類的裝飾,若有充裕的時間,真想慢慢欣賞,總而言之,雖然這些古厝並不耀眼,也不夠絢麗,但絕對有耐人尋味的美。 金門面積不大,三天兩夜的行程,已經足以走遍各個景點,我們去的地方包括古蹟、傳統聚落、戰爭遺跡、各個戰役紀念館,以及一些大自然景觀,走訪古厝的首站就是〈水頭村〉,這是具有僑鄉特色的地方,從南洋衣錦榮歸的居民,在故鄉建造起中西合璧的洋樓,不知何故,為什麼沒有後代子孫繼續住在這裡?竟這樣任其荒廢,有些長年失修,現在已顯得破落不堪,但是其中有一棟,則是整修得太過分,全部翻新的結果,反而失去它的特色,讓我們覺得很惋惜,若要回復原貌已不可能,看來如何拿捏得宜,修得恰到好處,那就得靠學問和專業了。 我覺得〈北山老街 〉最能顯現出古厝氣氛,巷道兩旁的老店舖,早被歲月湮沒了蹤跡,已經是人去屋空,據說這裡過去極為風光熱鬧,猜想應該是屬於古早時候的〈城內〉,因為我們看到不遠處有個城門,如今所見,雖然房屋保持得極為完整,但裡面佈滿灰塵和蜘蛛網,看起來些許落寞,而且有著濃濃的滄桑味,在這裡的每一家,幾乎都沒有被修整過的痕跡,所以此處應該是最具有〈古厝原貌〉的地方。 金門到處可以見到戰爭遺跡,在田園有〈反空降樁〉,在海邊有〈海岸阻絕樁〉,還有無所不在的〈地雷〉,真是讓人怵目驚心,這些暴戾的殺人陷阱,早就該銷聲匿跡了,不知為何還存在?而那〈消滅共匪〉〈還我河山〉的標語,對我們這年齡層的人來說,可說是既熟悉,又帶著幾分親切感,因為它總會使我想起小時候的記憶,在所有戰爭遺跡當中,我們認為最值得保留下來的,該屬〈地下戰備坑道〉,如果能善加利用,肯定會成為絕佳的觀光資源,這是身歷其境之後有感而發,對於〈翟山坑道〉的行程,本來不抱著期待,直到走進那壯闊蜿蜒的花崗岩石洞,又看見清澈如鏡的水道,我們才發覺到,原來錯估了它的吸引力,這岩石隧道是穿山而過直達海邊,大概是為了使裝載戰備補給品的船隻能夠通行無阻,所以洞內的水域十分寬廣,也因為如此,當鑿刻出來的岩壁映照在水面時,形成非常壯觀的景致,而在中間處更是洞中別有洞,又增添了幽深的神秘感,這真是個出乎意料之外的景點。 戰役紀念館該是最枯燥無味的行程,但此地既然是〈前線戰地〉,總是不能免俗吧!我們還是〈勉為其難〉,走訪了八二三紀念館、古寧頭戰史館、莒光樓等地,裡面大部分是圖片和文字說明,在此又重新上了一課國共戰爭史,這原本是嚴肅刻板的行程,但經過大家加油添醋之後,使氣氛立刻變得不同,也製造出不少娛樂效果,我們在八二三紀念館消遣了俞大維,在古寧頭戰史館,美霞對於李光前將軍的〈為國犧牲〉,竟然可以另類思考,但回頭看看金門的環境,它的自然生態真是值得讚賞,尤其到處可以看到不同的鳥類,當我們在沙灘漫步的時候,還一面追逐小巧可愛的〈青足鷸〉,走在住宿附近的小徑,發現有隻喜鵲在那裡,很好奇似的盯著我,一點也不怕生,於是我就停下來,與牠來個〈相看兩不厭〉,在雙鯉溼地的回程中,又見到了色彩鮮麗的〈環頸雉〉,我們還專程到慈堤看鸕慈歸巢的〈盛況〉,可惜距離太遠,只能觀賞牠們的變化隊伍秀,但是那黑壓壓一片,讓我聯想到巴里島泛舟時,漫天飛舞的蝙蝠,這麼形容有失公平,畢竟鸕慈的體態優美多了,來到慈堤時,正值黃昏時刻,因此除了賞鳥,海上的落日美景更是沒有錯過,以及退潮之後,那一望無際的沙洲,真是美麗又壯觀。 金門之旅為期雖短,但在感覺上好像是出國走了一回,可能是因為這趟行程,需要搭飛機離開台灣,又因金門地理位置的關係,它和大陸僅是隔著港灣,而與台灣之間則需要越過海峽,雖然同屬國內,但是感覺卻不一樣,而且新鮮和好奇的程度,就如同出國時一般,因此也能以旁觀者的眼光看金門,發覺到〈矛盾〉是此地的另一特色,在景觀方面,除了之前提到的建築,還有就是那肅殺的軍事,與充滿悠閒祥和氣息的大自然環境,兩者之間,竟然可以兼容並蓄,在政治層面,從以前的〈勢不兩立〉到現在的〈小三通〉,也是同樣矛盾,最微妙複雜的,應該是情感歸屬的認同,到底是要以所在位置的距離論親疏呢?還是要以政治為依歸?這種敏感問題的答案,只有存在金門人的心中了。〈2005年12月〉
- Dec 05 Mon 2005 17:27
寂寞公路
我的車在公路上行走, 路邊的楓香樹林因為風吹而有嘩啦啦的葉動, 夜色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籠罩了四週,沒有街燈, 我的心裡開始有點著急, 到山后村以前天色還亮著,沒想到才剛離開沒多久天就黑了, 金門的東部和北邊是我最不熟悉的地方,竟然就在這裡迷失了方向, 我的朋友們坐在車上沒有說話,但是我感覺得出來他們的擔心, 我掌著方向盤,口裡安慰著他們,心裡卻覺得慌張起來, 公路在夜色中蜿蜒,不知道通到哪裡? 沒有路標和地圖,到底哪一條路才是對的? 我是他們唯一的依靠, 黑暗的公路像小時候考卷上連連看的題目, 測試著我的能力和決定,就在那一瞬間, 我好像回到了童年。 公路在我的眼前展開, 我拖著疲憊的腳步往前挪動, 灰色的道路一直伸向很遠的地方然後消失不見, 路旁的野草長得高高的, 荒地中間那間醬油工廠和過去的每一天一樣在冒出奇怪的味道, 太陽和每一天一樣大, 路邊的木麻黃也和每一天一樣輕輕的在擺動, 可是我的心情卻比過去的每一天更糟糕, 因為老師又派給我比別人更多的功課,做不完就得挨打! 今天的功課比昨天更多,我一定又做不完,老師為什麼對我這麼壞? 路很長,我很累, 可是我希望路更長, 長到我一直走不到家, 這樣就不用做功課,也不用到學校, 就不用挨老師的打。 天空一樣藍,機車工廠的工人和每天一樣在流汗, 田裡的農夫也和每天一樣在種田,大家都有自己的事, 全世界沒有一個人和我站在一起,沒有一個人了解我的慌張恐懼, 誰也幫不了我,我該怎麼辦? 寂寞的公路無言,靜靜的躺在太陽下, 我是一個孤單的小孩。 夜裡的公路黑得和夜色混在一起, 車頭燈照在公路上也是朦朧, 四周的黑暗吞噬了頭燈的光亮,我在夜色中趕路, 只憑著天上隱隱的月色照路,摸索前進。 路很長,長得好像一直走不完,盡頭在哪裡我看不見, 只能依靠著短短幾呎的朦朧路面前進, 酸澀的眼睛快要睜不開,但是下一個村落還沒到, 雲移月隱,外出的我連夜趕路,因為我已離家好幾天, 出外工作的時候心頭放不下的仍然是家裡的一切; 這些日子以來我總在趕路, 從家裡到野外,從野外到家裡,從事業到家庭, 從小孩到大人,從日到夜,從夜到日,從青年到中年, 轉眼或許就白頭,青春的歲月在趕路中過去, 少壯的時光在趕路中消失,人已中年,仍在趕路, 趕著把路上的功課做好,努力的再往前趕, 趕得如此急忙匆促,以至於要提醒才記得看看自己的模樣, 這樣才不會有一日竟然不認識自己的倒影。 黑夜的公路裡,我望見了自己疲憊的臉。 金門,烈日下的小路通向藍色的大海邊, 我獨自扛著揹著沉重的器材往密密的樹林裡, 荒野裡的神秘吸引著我走近這個領域裡, 大自然的吸引力使我不知不覺越走越深入, 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荒野地裡探索, 收集著它的美麗和神奇, 更興奮的和別人分享這樣的經歷, 可是今天的感覺卻不一樣-荒野的小路原本並不那麼崎嶇難行, 可是艷陽高照之下,我肩上手裡的器材變得比原來更沉重, 小路兩旁的小花小草仍然欣欣向榮搖曳生姿, 今天看來,我卻覺得尖銳刺人,讓我窒礙難行, 我是累了嗎? 肩頭的痛傳到了背後, 晚起早睡也使我到了中午就體力消耗幾盡, 第一次在荒野裡有想哭的感覺, 我好像是累了,四處奔波的我嚐過了愉快興奮, 在這個時候,在體力漸漸走下坡的時候終於開始覺得疲倦, 是我過於急切?還是太過濫情以致於終於掏空自己? 寂寞的小路上,我聽見我自己問自己。 在微微的癲顛動中醒來,我忽然弄不清楚自己在哪裡? 一會兒才想起自己正在長途的客運車上, 天是什麼時候變暗的?我剛才在顛波中睡著了。 掀開窗簾,在眼前倒退而行的是不知名的地方, 將晚的天色中一個小小的社區裡有一條小路穿梭在村落裡, 安靜的躺在村落的中間,直到村落的邊緣為止, 這個時代已經沒有炊煙, 可是明明這就是家家戶戶開始晚餐的氣氛; 路燈已經亮了, 沿著小路彎彎曲曲越來越小一直到村子的盡頭。 一閃而過的畫面好像停格一樣留在我的視網膜裡, 在這昏黃天色中的這一秒, 為什麼會有一種令人泫然欲泣的感覺? 是勾動了我想家的情懷? 還是它太像童年時候每一次渴望回家又沉重回家的感覺? 我分不清楚了,但就在那一天那一秒的那一個畫面 ,變成一種感覺,沉在我記憶的箱子裡。 幼年的路,童年的路,少年的路,青春的路和中壯年的路, 不知不覺已經走了這麼久,一路跌跌撞撞又跑跑跳跳, 快樂悲傷歡喜哭泣交錯出現穿插演出, 我很少設定自己要走的道路, 當然也不曾好好規劃過一定要走哪一種路, 可是回頭一看這一路,竟然也有聲有色, 當時也許曾經痛苦傷心或是挫折失望, 但是現在看來那往往卻成為後面一段路途的基礎和底色, 走過了它們,才有了往後路途的經驗和色彩; 生命就在這樣歡笑淚水和汗水的調配中, 有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也有了高低起伏的情節。 生命沒有可以重頭來過的機會, 公路再寂寞也都還是往前行, 走過了寂寞的公路,盡頭的那一邊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也許,寂寞的公路上偶爾會碰見同行的人, 即使是暫時同行也都是歡喜, 在寂寞的公路上前行, 或辛苦或疲憊都還可以先歇腳, 奔波的時候有思念,相聚的時候就更珍惜, 我的寂寞公路無言,靜靜的躺在生命裡。
- Nov 21 Mon 2005 02:54
夜之美
生活忙碌起來日子過得就像飛一樣,一轉眼一年都快過了, 十一月了天黑得早,六點的時候窗外已經一片漆黑, 路燈在樹影之間忽隱忽現,陣陣吹來的風有些涼意, 我在電腦的熒屏前努力工作,絞盡腦汁在寫要用的文稿。 突然電話響起, 恆春的朋友告訴我昨晚經過一個美麗的小水池, 在滿天星光下聽到拉都希氏蛙的鳴叫, 他說:「過去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季節竟然有蛙鳴, 聽到這樣響亮的聲音,真的很意外!」 他邊說著,我邊想起曾經在一個夏天的夜晚, 在安靜的山坳裡聽見小雨蛙和澤蛙的大合唱, 墾丁夏秋之際聽到的聲音還不少,我不禁仔細的回想金門的晚上, 金門的晚上有什麼聲音呢? 八、九年前剛開始到金門採訪的時候,曾經問過金門人: 「哪裡的螢火蟲最最多?」 在我的想法裡,污染干擾都很少的金門, 一定有很多螢火蟲在夏夜的時候四處飛舞, 沒想到被我一問,他們都答不上話, 我才知道,金門人對島上的夜晚並不熟悉, 因為長久以來晚上宵禁的措施,大家都趕在晚上九點之前回家, 夜晚的野外是什麼樣子?大家都不清楚; 後來,雖然解除軍事管制,但是生活習慣已經定型, 夜晚的金門,除了金城、山外這些較為繁榮的地方, 其他地方仍然少有遊蕩的人跡。 我在墾丁做採訪的時候, 常常會在日落以後到山林做夜間觀察, 夜晚的森林看似寂靜其實卻蘊藏無限生氣, 蟲鳴、蛙叫、唏唏嗦嗦的夜行性爬蟲和生物,在在都是驚喜和讚嘆, 白天靈活飛舞的鳥,到了晚上卻呈現木然狀態, 而平日難得一見的青蛙或蛇類,晚上卻這樣活躍, 墾丁的夜間生活這樣生動,我總想看看晚上的金門, 但是我金門的朋友卻又提醒我:「不要摸黑到處亂闖, 因為你不了解金門的地形地勢危險。」 有什麼危險?有什麼我不能碰觸的? 我的朋友說: 「金門的道路呈放射狀,阡陌小道四處可見, 黑夜裡,走錯一條路你可能就迷路了!」 「還不止!說不定就踩到人家的墳墓上去啦!」另一個人這麼說。 想起有一回清明節之後不久我到金門, 野外的金門突然變得五顏六色, 也許一棵老樹下,也許就在小路旁, 或者是在高粱田旁邊,一個微微隆起的土堆上, 許多石頭壓了顏色紙,據說那就是金門的墳! 這些墳和我以前所見有很大不同: 沒有墓碑、沒有墳的形狀、也沒有墳的特徵, 如果不是清明的時候有人來上墳, 說不定你就永遠不知道那天天踩著走過的路竟然是個睡著的屋子, 兒那常常停下來休息的樹蔭,說不定也藏著一個房! 照這樣看,黑夜裡亂闖的確有可能犯了誰! 這麼一想,就想到平日裡常常野地裡亂走, 誰知道是不是早已經冒犯過誰家的清靜?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不知者不罪!請千萬不要怪我這無心之過。 金門的夜色之美因為這樣的提醒, 最後只能在窗前欣賞,或在村落裡房舍間走動, 夜晚,在古厝新屋的窗外,常常傳來唧唧的蟲鳴, 冬天裡,有時會聽到「沙沙沙」騷蟴的聲音, 有一晚,在古厝中庭, 關上燈,只見一輪明月亮晃晃的懸在黑絲絨一樣的天空中, 襯著薄薄掩月浮雲,還有點點星光閃爍, 古典的磚牆屋瓦把天空框起,正像是一幅有著古典框邊的圖畫, 那樣的夜色和月光在安靜的古厝天空中靜靜展示在我的眼前,令我久久不忍回房。 更有一晚,早早就回到廂房, 拈亮了燈,斜臥在窗前看書,忽然聽到窗外喵喵貓叫, 我熄燈推窗外望,沒見到貓, 卻見到小窗前一條小巷在月色下晶晶亮亮,像是灑了水一樣,發出青色的光, 兩排古厝都已掩上門熄了燈, 只有遠遠一棵緬梔大樹月光的映照下閃閃發亮,古樸的剪影彷彿是影片中的畫面,夜風輕輕吹送,還幽幽傳來梔子花的香味, 剎那間,我像是走進時光隧道,走進民國初年的時光。 金門的夜是無以比擬的靜美, 沒有墾丁夜間觀察時的的豐富和驚訝, 卻有旁處無法相似的素樸之美, 金門的夜之美,原來必須是用心情體驗, 是無法外出時才能發掘出來的夜之美!
- Nov 13 Sun 2005 23:11
永遠的金門 [攝影:周民雄]
六月夏日。安靜。在安靜中,我彷彿聽見風吹過樹梢的聲音。 我左手攀著樹枝,右手緊握著高感度麥克風,身上斜背著錄音機,慢慢踏進漾著水的淺草區;我全力傾斜著身體,將麥克風一吋吋更接近水面。湖面,漂浮著相互糾結的水草;水下,穿梭著嬉遊的魚兒;湖邊,木麻黃樹上停棲著八哥、喜鵲、鵲鴝。兩隻蒼翡翠站在枯枝上互相理著毛,一對小鷿鷈嘰哩哩橫過水面,突然,一隻玉頸鴉呀呀呀地凌空掠過,直落向湖那邊的燕尾馬背脊。耳機裡,小學生下課嬉鬧的聲音遠遠傳來,接著是一部摩托車噗噗噗的駛過,然後,一切又回歸寧靜。 我就像一個專心練功的女子,屏氣凝神,把全部功力放在我的雙耳……於是,在這片安靜中,我聽見了此起彼落「啵啵啵」的聲音,細微,但持續。 風微微吹,陽光不小,這可是我幾天來衷心期盼的天氣,因為天愈晴,我想錄的聲音就會愈旺盛,若是迢迢千里來到此處,卻碰上了個陰雨天就慘了!這聲音不但需要艷陽,還只在夏日出聲呢! 我錄過許多聲音:鳥的、蟲的、獸的、風的……唯獨沒有植物的;會發出聲音的植物並不多,眼前的這個是一種,而且是到了這裡才找到!去年,它還舖滿了這裡的兩個池子,今年不知何故,只剩下眼前這小小一方水面上還見得到,如果錯過今年,我不知道明年是否又得重新找起? 我在錄的是:聚藻在夏日成熟的種子迸跳的聲音。 聚藻是一種水草,長長的莖可以蜿蜒蔓生一、兩公尺,一路從泥地爬到水裡;它在水中縱橫交錯,交織成一張網似地把水面映得翠綠。春天時,它也會開些只有兩毫米大小的花,初夏開始,成熟的果實就會藉著迸跳的力量躍出。迸裂時,它彷彿在掌握著只有一次的機會而全力演出,於是一聲聲的「啵啵啵」就會在看似寂靜的水面響起,你可得仔細聆聽……。 金門是一個人文、自然皆美的地方,只有一萬多公頃的面積裡,卻有二十一處古蹟、四百二十六種植物和二百四十種鳥。初到金門的人常常一下子就被那蒼鬱的林木和大不同於台灣本島的景觀所吸引:古樸的老宅、充滿傳說氣氛的風獅爺、美麗的風水池、木麻黃夾道的幽長公路、還有戰地氣息濃厚的軍事據點。春天裡,四下盛開的是黃色待宵花;夏日,帶著一身閃亮藍光的栗喉蜂虎來此度暑;秋天,高粱在風中搖曳著飽滿的金色穗子;冬日,許多本島少見的冬候鳥毫不畏人地在路上覓食;海角一隅的金門多麼豐富,教人又驚又喜。 是什麼樣的過往造就了今天這般模樣的金門? 早在一千六百年前的晉朝,就有蘇、陳、吳、蔡、李、顏六氏因為避禍遷來金門,在小小的島嶼上經營起了家族聚落;舊名浯洲或仙洲的金門此後雖然住民依然不多,卻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歷經戰禍:比如滿清為了剷除鄭成功,兩軍曾在此交戰、民國以後這裡海盜不斷、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日本登陸佔領此地、民國三十八年起國共內戰這裡也是主要戰場……。 這個蕞爾小島因為地處扼守之要,在這些事件中都不曾缺席。戰爭,是這樣的耗盡資源:不論是清朝與明鄭互決時的「堅壁清野」之策,或是國共交戰時的連續砲轟,金門原有的蒼綠少了、禿了。 直到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炮戰,國軍大勝,戰事歇息裡金門的軍民才有了為土地療傷、復健的機會。當樹木漸漸長成時,金門也開始改變:冬風吹起時,黃沙不再狂飆;夏陽炙曬時,人畜有蔭可躲;然後,野花野草舖蓋了大地,飛鳥於是可以來落腳避暑避寒;蓄水更豐、作物收成、人丁漸漸興旺,金門越發透露著質樸豐富之美。 除此之外,因為環境特殊,金門實施戰地政務,這使得人為干擾絕少,不但保護了動植物自然環境,也保存了許多人文古蹟,當台灣在絞盡腦汁平衡環保與經濟的比重時,金門卻以神話一般的姿態展現了它從來不曾失去的原貌。所以,在金門,我們可以看見帶著異國色彩的南洋式洋樓,也可以拜訪純中國式的家廟和宗祠;我們可以聽見野地裡稀有鳥類的鳴唱,更隨處可見在地留鳥在天空中飛掠的美姿;春日時各類禽鳥開始築巢育雛;秋日時北國野禽來此報到;白天我們可以欣賞到遍地自生自長的野花,說不定在暗夜裡觀星望月時卻瞥見了水獺無聲的梭巡! 海角的金門,一派悠閒、安然與自在。 但金門漸漸不同了。 民國八十一年,金門終止戰地政務,八十二年開放觀光,八十四年成立國家公園,前線的神秘面紗一旦揭開,觀光客旅行團就蜂擁而入了。 民國八十五年我初到金門時,有著兩道壕溝的水泥大路和木麻黃夾道的景觀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村落裡,老式的雜貨舖也教我目不轉睛。夜晚,沒有路燈的夜空星星特別璀璨,更別說清晨四下響起的鳥唱和傍晚炊煙裊裊的農家畫面有多動人。路邊,處處掛著雷區標誌的野地出出入入的竟是環頸雉,隔著小灌叢叫喚著的赫然是噪鵑,田地裡隨風送來四聲杜鵑唱詩班的歌聲,而擋在車前埋頭進食不肯離去的,是貪吃高粱的花嘴鴨!金門,真讓我著迷,我一次次乘著飛機,來安放我在塵囂中不安的靈魂。 一幌四年過去,金門一點一點在改變:為了方便大遊覽車,壕溝加蓋、路樹剷去、路燈立起、柏油鋪上,水泥大路漸漸變成和台灣一樣的柏油大路;掃去地雷的野地開始有一棟棟的洋房、公寓和旅館,野鳥可以棲息的野地在減少,便利商店以超快的速度出現,村落中的小雜貨店卻等不到因為開放觀光湧來的商機。小店裡,我和店主人話家常,他悶悶的說:「老主顧阿兵哥回去了,觀光客也不會來照顧我們,看起來,生意更難做了!」 金門愈開發,遊憩資源就愈豐富?前途就愈燦爛?金門愈繁榮,商機就愈大,生活水準就愈高?金門的年輕人因為求學就業不得不揮別老家,外地人因為投資就業而住在金門,是誰才有資格為金門說話?什麼說法才是最中肯的意見?如今的金門變得是好是壞?誰知道? 我只知道: 金門吸引人的特質就在那份台灣本島已經找不回來的古樸的美,金門讓人回味再三的就是那令人處處驚嘆的自然生命,如果這些都不再了,金門變得和台北或高雄一樣的時髦,那麼我又來金門追尋什麼?沒有吸引我一再前往的因素,是否也一樣不再吸引別人?那些用時光才能成就的所有美麗的自然和歷史資源,也是最吸引人的觀光和旅遊資源,難道是金門通往未來的路上應付出的代價? 金門,古樸美麗安靜自然生動的金門,才是我心中永遠的金門。
- Nov 13 Sun 2005 08:56
「鎏金時光」獲金鐘獎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
主旨: 金管處委託製播節目「鎏金時光」獲得廣播金鐘獎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 發布時間: 2005/11/10 | 發布人: 網站管理員 | 發布單位: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教育課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李可小姐製播的廣播節目「鎏金時光」獲得本次廣播金鐘獎最佳地方特色獎,本節目此次共入圍「技術音效獎」與「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兩個獎項,並於11月9日晚上舉行的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上,獲得評審青睞,榮獲「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本節目於高雄廣播電台每星期五晚上9點至9點半播出。 金管處表示為使台灣地區的民眾能夠有機會了解金門文化與自然的各項特色,該處於93年起即開始委託製播廣播節目於台灣地區廣播頻道上播出,期透過廣播無遠弗界與知性感性的手法讓民眾能夠接觸到金門的特色。本案兩年來皆由李可小姐取得製作權。兩年來李可小姐於任職的高雄廣播電台每星期五晚上9點至9點半製播半小時專屬介紹金門國家公園的節目,取名為「鎏金時光」。為製播本節目李可小姐經常來到金門收錄節目內容,或報導地區民俗節慶、或收錄自然聲音,節目內容取材廣泛。李可小姐還親自撰稿抒寫金門的報導於節目中播出,用感性分享的方式傳達金門的現況。如此的用心,讓本節擁有高水準與高品質,並且深獲聽眾喜愛,此次能夠獲獎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李可小姐為資深廣播人與自由撰稿者,警廣高雄台、高雄廣播電台及漢聲電台生均曾播出其所主持之節目,目前為高雄廣播電台特約節目主持人。其文章並常散見於國內各報章雜誌,已出版「恆春半島深度旅遊」、「聽!是誰在歌唱-金門的留鳥CD」、「聽!是誰在歌唱-金門的候鳥CD」與「四季之美有聲書」等作品。也就是這樣豐富的人生體驗與經歷讓李可小姐所製播的廣播節目十分具有個人特色而不俗。其所製播的節目已多次入圍廣播金鐘獎。 透過本節目,李可小姐以她的眼睛她的聲音她的感受她的文筆,將金門這個美麗小島的特質,用不同的方式一次次呈現在聽眾朋友的面前,讓台灣地區的民眾有機會體認到金門的美好,這是金管處最感驕傲的地方。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為本次金鐘獎新列入的評審獎項,李可小姐以金管處委託製播的節目「鎏金時光」在首次就拿下獎項,不僅是李可小姐的光榮,金管處的光榮,更是全金門的光榮。這也顯示了金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自然生態資源的可貴性。 金管處表示在金門國家公園的網頁上有李可小姐「鎏金時光」的專屬網頁,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網瀏覽。金管處以喜悅的心情將本喜訊分享給全金門以及所有喜愛金門的朋友們,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加愛惜金門的一切!
- Nov 13 Sun 2005 01:50
「鎏金時光」獲2005年廣播金鐘獎
94年廣播金鐘獎得獎名單昨( 9)日揭曉,今年廣播金鐘獎假台北縣政府舉行,由董至成、寇乃菁、邰智源聯手主持,頒獎典禮一開始, 3位主持人拿出模仿絕活,分別模仿李濤、章小蕙與黎智英趣味開場,逗得台下哈哈大笑,而 3位主持人幽默活潑的主持風格,也為向來嚴肅的廣播金鐘獎增添許多趣味。 由於今年適逢廣播金鐘獎 40年,因此,在表演節目的設計上,十分用心的把廣播與音樂這兩者不可分割的元素融合,請來洪榮宏與曾心梅演唱「懷念的播音員」等多首膾炙人口的經點台語歌曲、以及施孝榮、王夢麟、黃大城、王海玲等昔日受歡迎的民歌手獻唱民歌,讓大家在欣賞歌曲的同時,也跟著時光流轉,回憶起昔日曾陪著自己長大的廣播節目。 2005廣播金鐘獎9日頒獎,主持人寇乃馨以穿衣服為比喻,雖然男生穿衣較難博版面,但衣服有「特色」有「服務」精神最重要,為隨後的最佳社區服務獎與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趣味開場,隨後的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由高雄廣播電台的「鎏金時光」獲得,節目主持人李可領獎後,發言時一度哽咽,但她也開心地表示彷彿聽到遠從南台灣高雄傳來的喝采聲,引起現場一同喝采。 九十四年廣播金鐘獎,高雄廣播電台共入圍五項,不但是高雄地區入圍最多的電台,也是全國單一電台中入圍最多。孫鈴主持的「與自然共舞」節目,入圍文教資訊節目獎及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獎;李可主持的「鎏金時光」入圍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及技術音效獎;而特別為2009高雄世運所製播的「運將也會說英語篇」,則入圍非商品類廣告獎。 獲得「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的「鎏金時光」節目,是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製,主持人李可實地走訪金門,收錄當地真實的聲音, 節目中不但介紹了金門不同時段的自然景象、金門的古厝新貌,也專訪金門人,介紹金門的居民生活,甚至金門的獨特慶典,也都收錄在節目中。 同時,主持人李可更將採訪的過程中所見,金門年輕一代如何為金門的未來展開新思考,呈現在節目中,並以金門最生活化的聲音做為音效,節目製播手法別具特色。鎏金時光節目,每週五晚上九點到九點半,在FM94.3頻道播出。 今年大、小金鐘,高雄廣播電台成績不錯,日前林利主持的「小蕃薯列車」率先拿下小金鐘「最佳兒童節目音效獎」,而李可主持的「鎏金時光」,昨(九日)晚再獲「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事實上,在敲響金鐘之前,高雄廣播電台就出現「金鐘兆」,一個掛在FM主播室多年的「對時鐘」,日前突然咚一聲!從牆上掉了下來,結果電台共得到兩座大、小金鐘,因此電台同仁紛紛打趣說,可惜鐘只掉下來一次! 高雄廣播電台從九十二年起,連續三年金鐘獎都交出好成績,高雄電台台長高光海表示,從事廣播工作必須有絕對的熱誠和犧牲奉獻的精神,不論是入圍的孫鈴或得獎的李可、林利,都是長年投入工作,甚至廢寢忘食,有時還到很遠的地方採訪收音,而這樣的辛勞,能得到金鐘的肯定,令人欣慰,也希望能得到南台灣聽眾更多的支持。 九十四年廣播金鐘獎得獎名單如下: .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鎏金時光(高雄電台) .流行音樂節目獎:音樂 M.I.T.(中央電台) .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劉珮君(音樂,離我們很近,漢聲澎湖台) .綜合節目獎:寶貝魔法秀(警廣) .綜合節目主持人獎:張敬、唐妮(寶貝魔法秀,警廣) .非流行音樂節目獎:南方音樂城(正聲高雄台) .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王伊蕙(雅音流轉 -樂來香,漢聲高雄台) .文教資訊節目獎:美在台南(漢聲台南台) .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獎:蔡淑慧(心靈之歌,警廣) .社會服務節目獎:真心看世界(大愛電台) .社會服務節目主持人獎:陳燕柔(台灣真情誌,正聲廣播) .服務貢獻獎:照顧偏遠的教育電台(教育電台花蓮台) .專業頻道獎:教育電台台北總台 .藝術文化節目獎:台灣心、鄉土情(教育電台台北台) .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蔣勳(美的沉思,竹科廣播) .技術獎(音效)獎:吳坤龍(碧海藍天之戲說人生,漁業電台) .技術獎(編劇)獎:葉植華(漢聲劇場 -我們的故事,漢聲電台) .廣播劇獎:週日廣播劇(復興電台) .商品類廣告獎:晶晶幼稚園 -最後比較好篇(大眾廣播) .非商品類廣告獎:交通安全宣導 -家有豆豆系列廣告(警廣) .電台行銷創意獎:漢聲電台 .最佳社區服務獎:客家情(新竹勞工之聲) .研究發展獎:鄭明祈(漁業電台) .特別獎:盧光宇 .年度最佳社區電台獎:從缺
- Nov 07 Mon 2005 22:07
離島的離島
下午三點半的時候,我搭上了從烈嶼九宮碼頭開出的渡船回金門。 大、小金門間只需要大約十分鐘船程, 渡船上只有寥寥幾個乘客,零零散散的各自尋了位置坐了, 船上沒有人交談,穿著橘色工作服的水手悠閒的靠在船邊, 等乘客都坐穩了,結好了纜繩,船就啟航。 我坐在靠艙門的地方, 船一開,海上的風就迎面吹來, 不是印象中溫暖溼熱的風,而是清爽溫柔的, 像是童年夏日的午後,坐在圍牆上,緩緩吹過野地,再輕輕拂動髮梢的風; 溫暖溼熱的海風是過去在高雄坐渡輪到旗津時候的深刻印象, 因為那樣的經驗, 總覺得海風就是這樣濕濕鹹鹹熱熱黏黏的,並不舒服, 豈知金門灣的秋天海風如此清爽! 過去不知道,幸好今天吹到了。 在金門水頭碼頭下船,迎面撲來的風出乎意料的熱! 過去只覺得金門處處好,樹多風涼天地寬, 就算在村落裡坐著聽四周的聲音都是享受, 可是現在再一次慢慢體會了小金門, 心中難免有點悵然若失- 不過十年,金門的改變真大! 初見金門時看見金門既美又優雅, 尤其和工業化的高雄相比; 十年過去,那歲月鏤刻出來的典雅在環境的壓力變了, 接下去的金門會是什麼樣子? 十年前的金門,公路旁高大的木麻黃夾道, 它們的濃蔭綠影,是金門特有的影象,這 些年快速的變化中,幽深的綠意在減少, 拓寬的道路沒有了綠蔭,高大的樹木減少了, 習慣在上面築巢的喜鵲也變少了, 要感受金門曾有的印象,只能到金門離島的小金門才能感受。 小金門就是烈嶼, 從大金門的水頭碼頭到小金門的九宮碼頭不過十分鐘, 上了岸步行幾分鐘就來到金門國家公園烈嶼遊客中心, 仿隧道的空間裡,可以看展示,也可以最下來喝杯咖啡、飲料, 在遊客中心借了腳踏車,循著車轍道環島自由行,是自助旅行者最好的行程。 車轍道有幾個規劃出來的景點, 有些景點的步道直接就到了海邊, 小金門安靜的沙灘上只有潮浪在沙岸上沖刷的聲音, 沙灘上一群玉頸鴉像在跟海浪遊戲一樣, 跟著潮浪來去而進退,撿食著潮間帶的水生物。 大金門日漸減少的喜鵲和玉頸鴉在小金門數量仍然不減, 明顯的看出環境的變化和生物的關係。 沙灘上,蔓延爬生的馬鞍藤紫花和黃色待宵花把沙灘點綴得十分雅緻, 初夏盛開的待宵花,竟到深秋還在開! 在正午的陽光下更顯燦爛。 東崗採石場的故址,小金門特有的青色玄武岩在陽光下發亮; 車轍道經過曾經的軍事陣地,也經過美麗的海岸,又經過了小村, 珠頸斑鳩懶懶的叫聲中,小村裡靜悄悄的, 紫色牽牛花爬了滿牆, 黃紅相間的馬纓丹和紫花藿香薊鮮豔的顏色在小路旁一路展延, 有些台灣欒樹的樹冠上還有黃花張揚, 但有些已經結起了棕紅色的果實,很有秋天的感覺, 但有些樹上的黃花還在樹冠張揚,仍是夏天的芳姿, 苦楝樹垂掛著小小金黃色果實,銀合歡也開了滿樹小白球花欣然迎賓。 順著車轍到來到陵水湖, 靜靜的湖水倒影著天空和水草,水面上平舖許多聚藻, 夏天的時候,聚藻的種子蹦出來的時候, 會有輕輕的「ㄅㄛ ㄅㄛ」的聲音哦! 水邊遍生木麻黃,偶爾一隻蒼鷺飛過,嘎嘎兩聲,就消失在對岸。 金門是台灣的離島, 小金門是大金門的離島, 當離島急起直追要開發成和本島相似的時候, 不免有些懷舊的心思會覺淂悵然,究竟要什麼樣的改變才是對的? 在離島, 我因為想念,而將曾有的記憶重新喚起, 但願離島的離島在這令人目眩的時代中, 永遠留著它獨有的美好。
- Oct 18 Tue 2005 17:36
廣播金鐘獎入圍名單出爐 高雄電台入圍5項
94年廣播金鐘獎入圍名單出爐,高雄廣播電台入圍5項,不但是高雄地區入圍項目最多的電台,也是全國單一電台中入圍獎項最多的電台。 高雄廣播電台台長高光海表示,今年入圍5項,表現可佳,也很感謝各界對高雄電台的厚愛。去年高雄廣播電台入圍4項,今年入圍5項,成績亮眼。之後對得獎的希望,高光海則表示入圍就很開心了,如果能夠得獎更是對他們節目的肯定。 廣播金鐘獎高雄廣播電台入圍5項,其中由孫鈴主持的「與自然共舞」入圍文教資訊節目獎及文教資訊節目主持人獎; 李可主持的「鎏金時光」入圍技術音效獎及最佳地方特色節目獎。 另外,針對「2009世運在高雄」製播的行銷廣告「運將也會說英語篇」,則入圍非商品類廣告獎。
- Oct 13 Thu 2005 10:17
旅店2005/08/30
已經將要到「白露」了,白日已經漸漸變短,我已經感覺到夏天在收拾行李要離去,秋天的腳步聲遠遠的響起來。 飛機緩緩下降,我又一次來到金門,霧霧的天空下仍然有夏天的感覺,然而來接我的朋友說今天突然變熱了,昨天以前都是涼的,她以為秋天已經跨進門來了呢! 季節交替的時候就是這樣,要離開的欲走還留,想接手的徘徊不進,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我們於是得在這青黃時期小心翼翼看著兩造的臉色,斟酌著適應捉摸不定的氣候。 已經不知是第幾回到金門來?從初初到訪時候的張口結舌,到四處尋訪美景的熱戀期,現在,則像回到故居尋訪舊友,倏忽就過了將近十年!我在金門留下的腳步和紀錄早已成為生命中不可忽略的一段經歷。 今晚,我落腳古厝民宿。 咿呀的大門推開,我像回家。 金門的古厝很多,我總是喜歡在這些帶著歷史的房子裡外探索,傾圮的老屋裡雜草及肩,屋裡的雜物凌亂,但我總還在破敗的屋瓦之間看見跳躍在房樑的野鳥和青藍的天空,也在角落裡看見展露笑顏的野花,陳舊的家具和零落的擺設間我想像著當年人丁興旺時的熱鬧和故事,美麗的雕花和精緻的隔間裡我彷彿聞到當年新屋落成時候的歡喜,別的旅人在莊嚴的宗祠和漂亮的燕尾馬背之間穿梭的時候,我卻想像我的前輩子是否也曾經在這樣的空間裡生活過? 留連在這樣的古厝之間,我斷斷續續也看見或知道有些朋友真的還在古老的房厝中過日子,我拜訪過他們,漸漸明白住在古厝裡不僅僅只顧著浪漫或懷舊,更需要再古意之中顧及現代生活中的必要需求,比如衛生、採光,或者防潮去蟲等等,浪漫的事情如果不能顧及現實,再美的情懷也會很快被消磨。 所以當我知道就在海邊有一家古厝民宿出現的時候,自然就歡歡喜喜拎著行李進住。 古厝的主人是兩代夫妻-一對年長的夫妻和他們年輕的兒子和媳婦,做爸媽的負責後勤,包括整理洗燙餐飲等等,年輕的夫妻負責接待等等第一線的工作,金門人的特質是溫和淳樸又誠懇,年輕的夫妻還有導遊的身分,每晚餐後會抱著可愛的孩子來拜訪住宿的旅客,在他們的親和款待中,住在各個房間的旅客常常就在廳中互相交換起旅行的心得;這兩代夫妻就住在古厝民宿的隔壁,和旅客十分接近,又保持了適當的距離,每次我到這裡住宿,出了野外帶著一身汗水回來的時候,我總是自己推開咿呀的門,跨過門檻,穿過天井,在推開房門進到我的房間,沒有人來招呼我,我卻更自得於這種回家的感覺,這一段住宿的經驗美好而難忘,我於是總是來這裡落腳,不但漸漸熟悉的屋裡的氣氛,也開始熟悉這村裡的巷弄廣場和進出的人們,我在金門竟有了一個像家的角落。 我開始更加賣力介紹我所知道的金門給我的朋友,包括風景文物歷史文化等等,而我住過的古厝經驗更增添了許多吸引力,我的朋友漸漸知道旅行金門的另一種住宿的選擇-原來連住宿也可以變成旅行中精采的一部分。 顯然民宿的氣氛和觀念慢慢在擴大,金門的古厝民宿也漸漸增加,在嘗試的心情下,我又轉進另一家古厝民宿。 同樣是百年以上的老屋經過整修的民宿,也許是參考了已有的前例,新的古老的民宿在設計上有了些許改變,潮濕、蚊蟲的問題更加改善,整體空間的規劃也有些不同,住在新的古厝民宿裡,我有些新的感覺-彷彿是把曾經熟悉的空間重新整理過,除了原來的舒適,又多了些方便。 經營民宿的女子也曾從事導遊業,不同的是她暫時放下了導遊的業務,把經營民宿做為主業,問說:有什麼不同?她說:「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已感覺得出和旅客相處的方式不同,要引導的方向也是不同的。」旅行團體的遊客日夜相處,重點在沿途導覽的服務,而民宿的旅客只在旅店中碰面,在有限的相處中重要的是帶給人們回家的感覺和體貼;看似雷同的行業和工作,個中奧妙和差異卻只有親身投入才能體會,這絕非局外人可以想像。 晚上,將大門敞開,廳中方桌禛上一杯茶,庭前一個老者悠悠晃晃過去,接著幾隻黃狗黑狗咧著嘴不知高興什麼匆匆跑過,然後一對母女慢慢跺過來,進了屋坐下來和我們聊起天,天空似有若無的星子忽隱忽現,靜靜的夜色中我回憶起了童年時倚在父母身旁,在院中搖扇閒聊的夜晚。 夜深以後,各自回房,關上大門推開小窗,蟲聲唧唧微風輕輕,旅店已不是旅店,是我旅途中安歇的家,熄了燈,在安靜的夜裡,我和古厝一起沉沉睡去。
- Oct 13 Thu 2005 10:12
2005金門古厝之旅[活動已於2005年12月結束]
朔風起,石蚵肥,正好持螯把酒。 鸕鶿回,雁鴨歸,共話舊時相識。 □行程特色 ◎本旅遊活動全程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主辦,由專業解說員帶領您深度體會金門人文、戰役、自然之美,內容豐富,品質有保證!! ◎欣賞鸕鶿之美:鸕鶿為金門數量最多的冬候鳥,慈湖可見最大量的族群,本活動將帶領您於慈堤上觀看上千隻鸕鶿落日歸巢的壯觀畫面,欣賞這個只有金門才有的自然之美,錯過這次,您還要再等一年。 金門古厝村落別具特色,在金門住古厝更認識傳統聚落之美,解說員會帶您漫步悠遊村落。 ◎特別住宿金門國家公園古厝民宿(說明一),深度體會閩南建築風情,高級套房二人一室(一大床),住宿服務有品質。 ◎金門風味餐:行程中安排一餐金門傳統宴席,帶領您充份品嚐螃蟹、宴菜與金門刮包等在地美食。 ◎暢飲高粱酒:免費提供金門高梁酒,讓您無限暢飲、品嚐道地酒香。 ◎好康贈品:每人獲贈顱鶿棒球帽、環保袋、旅遊護照與浯洲飛羽書籍等4項贈品。 ◎摸摸樂:參加本活動獲贈集戳卡片乙張,蒐集蓋印10個不同的紀念戳章後,即可至金門尚義機場旅遊服務中心參加摸彩活動。 □活動日期:94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 ◎共6梯次,每梯次台北出發2團,高雄出發1團。 1、第一梯次:94年11月18日(星期五)至20日(星期日)。 2、第二梯次:94年11月25日(星期五)至27日(星期日)。 3、第三梯次:94年12月2日(星期五)至4日(星期日)。 4、第四梯次:94年12月9日(星期五)至11日(星期日)。 5、第五梯次:94年12月16日(星期五)至18日(星期日)。 6、第六梯次:94年12月23日(星期五)至25日(星期日)。 說明一: <金門國家公園古厝民宿>相關資料請先聯結至金門縣政府民宿資料網。(首頁-熱門景點-熱門民宿:http://www.kinmen.gov.tw)
- Oct 04 Tue 2005 15:27
旅店
已經將要到「白露」了,白日已經漸漸變短,我已經感覺到夏天在收拾行李要離去,秋天的腳步聲遠遠的響起來。 飛機緩緩下降,我又一次來到金門,霧霧的天空下仍然有夏天的感覺,然而來接我的朋友說今天突然變熱了,昨天以前都是涼的,她以為秋天已經跨進門來了呢! 季節交替的時候就是這樣,要離開的欲走還留,想接手的徘徊不進,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我們於是得在這青黃時期小心翼翼看著兩造的臉色,斟酌著適應捉摸不定的氣候。 已經不知是第幾回到金門來?從初初到訪時候的張口結舌,到四處尋訪美景的熱戀期,現在,則像回到故居尋訪舊友,倏忽就過了將近十年!我在金門留下的腳步和紀錄早已成為生命中不可忽略的一段經歷。 今晚,我落腳古厝民宿。 咿呀的大門推開,我像回家。 金門的古厝很多,我總是喜歡在這些帶著歷史的房子裡外探索,傾圮的老屋裡雜草及肩,屋裡的雜物凌亂,但我總還在破敗的屋瓦之間看見跳躍在房樑的野鳥和青藍的天空,也在角落裡看見展露笑顏的野花,陳舊的家具和零落的擺設間我想像著當年人丁興旺時的熱鬧和故事,美麗的雕花和精緻的隔間裡我彷彿聞到當年新屋落成時候的歡喜,別的旅人在莊嚴的宗祠和漂亮的燕尾馬背之間穿梭的時候,我卻想像我的前輩子是否也曾經在這樣的空間裡生活過? 留連在這樣的古厝之間,我斷斷續續也看見或知道有些朋友真的還在古老的房厝中過日子,我拜訪過他們,漸漸明白住在古厝裡不僅僅只顧著浪漫或懷舊,更需要再古意之中顧及現代生活中的必要需求,比如衛生、採光,或者防潮去蟲等等,浪漫的事情如果不能顧及現實,再美的情懷也會很快被消磨。 所以當我知道就在海邊有一家古厝民宿出現的時候,自然就歡歡喜喜拎著行李進住。 古厝的主人是兩代夫妻-一對年長的夫妻和他們年輕的兒子和媳婦,做爸媽的負責後勤,包括整理洗燙餐飲等等,年輕的夫妻負責接待等等第一線的工作,金門人的特質是溫和淳樸又誠懇,年輕的夫妻還有導遊的身分,每晚餐後會抱著可愛的孩子來拜訪住宿的旅客,在他們的親和款待中,住在各個房間的旅客常常就在廳中互相交換起旅行的心得;這兩代夫妻就住在古厝民宿的隔壁,和旅客十分接近,又保持了適當的距離,每次我到這裡住宿,出了野外帶著一身汗水回來的時候,我總是自己推開咿呀的門,跨過門檻,穿過天井,在推開房門進到我的房間,沒有人來招呼我,我卻更自得於這種回家的感覺,這一段住宿的經驗美好而難忘,我於是總是來這裡落腳,不但漸漸熟悉的屋裡的氣氛,也開始熟悉這村裡的巷弄廣場和進出的人們,我在金門竟有了一個像家的角落。 我開始更加賣力介紹我所知道的金門給我的朋友,包括風景文物歷史文化等等,而我住過的古厝經驗更增添了許多吸引力,我的朋友漸漸知道旅行金門的另一種住宿的選擇-原來連住宿也可以變成旅行中精采的一部分。 顯然民宿的氣氛和觀念慢慢在擴大,金門的古厝民宿也漸漸增加,在嘗試的心情下,我又轉進另一家古厝民宿。 同樣是百年以上的老屋經過整修的民宿,也許是參考了已有的前例,新的古老的民宿在設計上有了些許改變,潮濕、蚊蟲的問題更加改善,整體空間的規劃也有些不同,住在新的古厝民宿裡,我有些新的感覺-彷彿是把曾經熟悉的空間重新整理過,除了原來的舒適,又多了些方便。 經營民宿的女子也曾從事導遊業,不同的是她暫時放下了導遊的業務,把經營民宿做為主業,問說:有什麼不同?她說:「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已感覺得出和旅客相處的方式不同,要引導的方向也是不同的。」旅行團體的遊客日夜相處,重點在沿途導覽的服務,而民宿的旅客只在旅店中碰面,在有限的相處中重要的是帶給人們回家的感覺和體貼;看似雷同的行業和工作,個中奧妙和差異卻只有親身投入才能體會,這絕非局外人可以想像。 晚上,將大門敞開,廳中方桌禛上一杯茶,庭前一個老者悠悠晃晃過去,接著幾隻黃狗黑狗咧著嘴不知高興什麼匆匆跑過,然後一對母女慢慢跺過來,進了屋坐下來和我們聊起天,天空似有若無的星子忽隱忽現,靜靜的夜色中我回憶起了童年時倚在父母身旁,在院中搖扇閒聊的夜晚。 夜深以後,各自回房,關上大門推開小窗,蟲聲唧唧微風輕輕,旅店已不是旅店,是我旅途中安歇的家,熄了燈,在安靜的夜裡,我和古厝一起沉沉睡去。
- Aug 18 Thu 2005 18:42
島嶼金門
島嶼金門2005/07/14 炎炎夏日之中,特別想念那一年夏天,在金門中山紀念林的松針毯上,沉沉睡去的午後。 金門林木蓊鬱,湖水蒼蒼,碧綠濃蔭之中,四季禽鳥之聲不絕於耳,春天濃霧飄渺、夏日野地花開五彩繽紛、秋日天高氣爽、冬天候鳥群來,流連金門,最深的回憶常常是在須臾之間的經驗,或是烏桕的紅葉,或是苦楝的紫影,有時是南山林道和短翅樹鶯的驚喜相遇,有時是在慈湖的鸕鶿歸影,甚至,有時只是某處林中的微風一陣,鵲鴝如口哨般歌聲等等,凡此種種,都是令人難忘的記憶。 金門的環境和台灣本島不同,原因在於地理位置。金門的位置在福建省九龍江口,以台灣和中國大陸相較,金門的地理位置更靠近大陸,不論是地質風貌或是氣候變化,都和中國大陸比較像,因此在金門可以看見許多不同於台灣本島的植物和動物,除此之外,金門的歷史背景和獨特的軍事地位,更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金門的生態環境。 蕞薾小島金門,明朝開始就有兵禍連結,造船、堅壁清野的濫伐等等的影響,原始森林幾次被大肆破壞,風沙四起,所以才有風獅爺鎮風的傳統,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駐軍金門,開始大量種樹造林復育,荒禿的金門島才有了綠意,最後終於綠蔭蒼蒼,尤其是木麻黃行道樹在全島夾道而立,更成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民國七十八年,戰地政務還沒有解除的時候,一為朋友難得有個機會拜訪了金門,回來以後她和我談到金門之行,舉凡夜色中的海上之旅、綠意深濃的道路、以及繁星滿天的夜空,都成為她的話題我的羨慕。 民國八十五年才有機會到金門,果然鬱鬱蒼蒼的金門令人目不轉睛,而那些清波盪漾的湖泊水塘,更是在意料之外,金門如同一個從夢中出現的美麗境地,叫人想忘記也難。 金門的雙鯉湖是最多遊客知道的湖泊了,在南北山之間的這一片湖泊溼地,水面有浮萍淺草,水裡有水鳥優游,水邊有芳草萋萋、喬木灌木叢生,小鷿鷈和紅冠水雞是湖裡的常客,其他還有大、中、小白鷺、蒼鷺、夜鷺、燕子或是褐翅鴉鵑、八哥、珠頸斑鳩、麻雀、烏頭翁等等候鳥或留鳥,民國九十一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所設的「雙鯉溼地自然中心」在湖邊開放以後,更多的遊客在遊客中心裡認識的環境和動物,立刻就在旁邊的雙鯉湖實地映證,使雙鯉湖的名氣更為響亮,附近的南山林道裡隱藏了不少陸鳥,運氣好的話,可能和環頸雉一家大小巧遇,也可能看見難得一見的小桑鳲,或者聽見灰頭鷦鶯變化不斷的鳴叫,。 事實上,在金門可觀的湖泊不下數十個,除了古寧頭聚落的雙鯉湖之外,位在烈嶼(小金門)的陵水湖和山外的太湖也很知名;和太湖相依的榕園聯結著附近的幾個展示館,這一區是許多遊客必然拜訪的地方,而近旁俗稱「小太湖」的小小湖泊,更是冬天鸕鶿停棲的重要地方,這裡的鸕鶿雖然不像慈湖一帶數量那樣多,但是因為距離近,可及性高,所以有許多攝影拍照的朋友都會來小太湖看鸕鶿。此外,位在金門西南角,曾經有水獺出沒的古崗湖、在山外附近規模不大但是景色秀麗、魚狗停駐的映碧潭、或者是傍著後水頭村落的榮湖、莒光樓前面的莒光湖、以及在金門西北角,水鳥最多、規模最大的慈湖,都是金門各具特色的湖泊或水塘。 金門乾旱,為了蓄水,便挖了不少的水庫,這些水庫也常常吸引了許多水鳥在這裡落腳。 一般到金門賞鳥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位在金門東半島的田浦水庫非常吸引人,水庫的面積雖然不算大,但是在這裡可以看見的水鳥種類也不少,小鷿鷈是全島常見的水鳥,這裡當然也可以看到,水庫旁的碑牌竹桿上,有時會有魚鷹的英姿,池邊淺水的地方,也曾經有水獺來過的痕跡,這一帶,一向是夏候鳥栗喉蜂虎繁殖棲息的主要地點;另外在金門島正中間的瓊林水庫,總是吸引無數的八哥和各種椋鳥,傍晚的時候夜歸的鳥群聲勢相當大;而位在金門島北半島的金沙水庫和旁邊的田墩養殖場,水庫裡有花嘴鴨、鸕鶿、小鷿鷈、赤頸鴨等等水鳥,天空中或許還會出現魚鷹在搜尋水中獵物!鄰近的金龜山是東半島鳥類夜棲的重要場所。水庫,在金門除了蓄水,也成為另一個野鳥的天堂。 閩式建築的屋宇樓閣之間,往往會有水井,而聚落之中,更常會在最顯眼的地方看見一方水池,這方水池在人口聚集的村落裡,有聚才聚風水的作用,以科學的眼光來看,也有改變微氣候、調節溫度和水氣的功能,這些水域附近或裡面,常聚生許多溼地植物及衍生各種昆蟲,這些,也都吸引了野鳥來到這些地方棲息,當然,有了風水池的村落,更添幾許柔美。 珠山在金門島的西南角,和隔鄰的歐厝都是古典優靜的村落,一般遊客並不常來訪,但常到金門的遊人都會知道這裡的美麗。 傳統聚落歐厝的地勢稍高,從尚義機場往歐厝方向行駛,一路蜿蜒曲折,人車不多,歐厝就在彎曲的馬路下方,一進村,就看見歐厝的風水池映著天空藍,顯得更藍,稍覺遺憾的是珠山的風水池原本是很自然的土堤護坡,有些鳥類會在這裡出沒,後來經過整修,改成水泥護池,水鳥少了幾許休憩和築巢的機會;歐厝原來也是個人口密集的自然村,但這些年人口外流嚴重,村裡荒廢的古厝比以前多些,許多戴勝來到這裡在破瓦斷牆中做巢,古屋祖厝和戴勝因此有了另一種情感上的連結。 至於在金城鎮的浯江溪口,更是金門重要的溼地。 浯江溪是金門最重要的一條溪流,她在金門島西南方向出海流入金門灣,浯江溪口潮間帶寬大,許多小溼地生物都在這裡生長,也是活化石「鱟」產卵的地方,海茄苳、水筆仔在潮間帶繁衍,溼地上,蠕蠕而行的招潮蟹、彈塗魚更是無以數計,退潮的時候露出步道,沿著步道可到建功嶼,石塊步道上,滿是藤壺附著,短短的路程中,常常碰見撿拾貝類的漁婦,而和這些水生動、植物關係密切的,當然就是水鳥了;鷸鴴科水鳥是最大的群體,有時也有燕鷗出現,是金門最靠近市集的一個溼地了。 當然,金門的溼地絕不止於這些,有許多村落的小池塘,或是像李光前將軍廟前的魚塭,以及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溼地、水道等等,這些有水的地方養成了豐富的動、植,也造就了一個個鳥類聚集的環境,每年雨量只有大約1000公厘,蒸發量卻有1750公厘的金門,卻能有這樣綠水央央、綠蔭蒼蒼的景觀,不得不歸功於當年的刻意綠化計畫,綠色的金門帶來無限的生機,古典的金門於是在安靜中蘊藏著活躍的生命力,但願未來的金門仍舊能在夏日有蓊鬱的森林和涼爽的清風,倦了的遊人仍能隨意躺在厚厚的松針毯上做起仲夏之夢,但願美好的金門之島,將永遠吸引著人們,永遠保有獨特的芬芳。